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股市火了 新股民依賴股票書籍軟件『高參』需謹慎
2007-05-27 10:36:24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張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27日電 2007年,股指、成交量、開戶數的上漲過程可謂氣勢如虹。盡管媒體、機構在不斷地發出風險警告,但滬深兩市股指仍是一路飆昇。大量新股民拿出全部身家擁進股市淘金,但腦子卻是一片空白。於是,有關股票的書籍和軟件便成為新股民實現一夜暴富夢想的『高參』。

  炒股書籍銷量暴增幾十倍

  股市的火爆帶來了一股強勁的股票書籍熱賣潮。記者走訪了哈爾濱市新華、三聯、中央、教育等書店發現,各種投資技巧類圖書備受新股民的追捧。許多書店都在店內最顯眼的部位設立了股票證券專櫃,有的書店還特意將專櫃設在樓梯旁,樓梯上坐滿了看股票書籍的市民。《中國新股民實戰操作大全》、《這樣操盤一定大賺》、《短線是根———挑戰炒股極限》、《股市賺錢錦囊妙計》、《決戰牛市———急速獲利秘籍》等幾百種股票書籍擺滿書架,盡管每本書的售價都在30元左右,但銷售得非常好。記者從市新華書店采購部了解到,今年市新華書店采購了近百家出版社新出版的900餘種有關股票、證券、基金、期貨方面的書籍。原本只有社科類出版社出版這類書籍,現在科技、文教、經濟等各出版社都爭相出書。

  據中央書店的銷售員介紹,一兩年前這些書少有人問津,而現在只要一開門,書架前就有人駐足。原來證券類書籍每天銷售也就一兩本,現在每天的銷售額都在三四千元,尤其是一些介紹炒股秘訣方面的書格外受讀者關注。這類書籍銷售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幾十倍。一連買了三本炒股書籍的張青松大爺對記者說:『退休後沒什麼事兒,現在股市這麼好,也忍不住跟風入市了。可入市後纔發現自己對股票知識了解得實在太少,就趕緊到書店買些炒股入門的書「惡補」一下。』家住宣化街的王女士說,她是個老股民了,一直在大戶室跟著別人炒股。雖然她在股市賺了不少錢,可面對4000多點的大盤,跟著別人買總覺得心裡不踏實。今年以來,她已經買了十來本股票書了。

  記者隨手翻看了一本《短線是根》的書,書中聲稱,要教股民了解股票拉昇前的征兆,學到在股價飆昇前及時買入的技巧。最具蠱惑力的口號便是:每周捕捉一個漲幅為2.5%的股票,花兩年時間從十萬元炒到百萬元。也許正是這些頗具蠱惑力的語言讓新股民心潮澎湃地掏腰包。

  炒股軟件都打『保賺』牌

  『保證有20%的回報率,肯定穩賺不賠』、『看長坐短,選股絕對准確』、『預測准確,不會被套』等有關股票軟件的宣傳幾乎在每個證券公司都能看到。記者撥通『×××軟件』的電話詢問得知,該軟件分8800元、5800元、3800元3個版本。據該公司的谷先生介紹,價格差異主要在於指標功能不同。股民大多都購買5800元的軟件。該款軟件操作簡單,包括短線提示、大盤個股分析、買賣提示等多種功能,指標客觀真實,收益率高穩賺不賠。記者問:『現在大盤已經4000多點了,使用該軟件還能賺錢嗎?』谷先生答:『我們預測股市還有上漲空間,1個月內可以打到4500點,使用軟件可以指導你進行買賣,軟件可以分析主力籌碼,選股都選控盤的主力股,肯定能賺。』

  據了解,目前哈爾濱市市面上類似的炒股軟件有十餘種,最貴的高達上萬元。炒股軟件是不是真能成為股民的貼身『高參』?市民賈先生不以為然,他向記者介紹了自己使用股票軟件炒股的經歷。

  賈先生是在2002年熊市的情況下花了2000多元買了『××乾坤軟件』,當時軟件經銷商宣傳該軟件可以預測股市漲跌,幫助股民輕松選股,即便是在大市下跌情況下,也可以指導股民賺到錢。賈先生使用該軟件1年多,沒有賺到一分錢,還賠了四五萬元。賈先生說:『這個軟件所提供的指標相對滯後,在熊市的情況下,指導買進的股票都不准。但如果是大盤平穩的情況下,軟件看股還相對准確,但是跌幅在幾十點以上軟件就失靈了,利好利空消息不能適時反映。』

  專家提醒:書籍軟件『高參』不牢靠

  記者就此事諮詢了某證券公司的證券分析師郎先生,他以為以2006年的行情而言,盈利20%這個幅度大有可能。去年滬市全年上漲將近130%,即便是一個新股民憑自己的感覺去選股,也很有可能取得不錯的收益。所以在大牛市的情況下,通過炒股軟件獲得收益,不見得就是軟件的功勞。另外,軟件是人編出來的,依據的主要是過去的數據,所得出的結論往往滯後於市場,所以不能夠很准確地預測。像賈先生使用軟件的時候,恰恰是96%的股票都下跌的熊市,軟件當然失靈了。目前股市復雜多變,如果股民單靠軟件來預測股票是靠不住的。自稱『包贏』的炒股軟件大多是騙人的『陷阱』。優秀的股票軟件重在提供更多更好的信息。股民在使用時,是要研究軟件提供的有價值信息,結合自己的經驗和股票進行操作。

  證券專家認為,對於新股民來說,應該多學習一些投資知識,在使用證券類書籍和軟件時不能照本宣科。有些股民特別是新股民試圖從書中和軟件中尋找到迅速賺錢的竅門,是不切實際的。有的新股民的投資行為非常冒險,他們聽信小道消息,指標數據一概不看,有的依賴軟件分析,有的聽股評課,聽客戶經理的推薦,實際這些只能成為股民選股的信息參考,而不能成為股民操作的指南。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