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著『書籍傳承知識文化、愛心共建節約校園』的理念,兩年來,林大『陽光書屋』共收到畢業學生捐贈教材、筆記等6000餘冊,上千名學生在圖書的『循環利用』中獲得幫助,千名貧困學生省下40萬元的書費。因為有了『陽光書屋』,一本本被無數次翻閱、寫滿眉批心得的教材、書籍得以在愛心中傳遞。
臨近畢業 大四學生排隊捐書
隨著大四學生離校日子的臨近,『陽光書屋』的捐書箱又開始『行動』起來。在東北林業大學10多棟畢業生寢室樓一層大廳,立有一個長1米、寬0.5米、高0.8米的捐書箱。書箱上寫著『將知識帶走,把愛心留下』、『知識陽光,愛心傳承』等話語。
5月24日上午,理學院公寓一樓『陽光捐書箱』前排起長隊。一男生忙著將裝滿兩大塑料袋的書一本一本地投入書箱中。其身後六七名同學不是懷裡抱著厚厚的一摞書,就是手裡提著裝滿書的紙箱。正在捐書的楊明告訴記者,他的父母都是下崗職工,家裡每月僅靠父親打零工賺的500多元錢生活。為了減輕家裡負擔,他大三、大四的教材都是從學校『陽光書屋』借的。今年6月份就要畢業了,他希望有更多需要幫助的同學得到幫助,就動員寢室同學,把大學期間用過的書籍捐給『陽光書屋』。
陽光志願者協會的鄭艷華同學連續兩年負責書籍的收集工作。鄭艷華說,每年的5月份、6月份,都是『陽光書屋』收獲的季節。『現在,捐書已成為林大的一種校園文化。不僅大四畢業生,許多大一、大二的學生也加入到其中,希望可以早些時候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同學!』鄭艷華說。
成立兩年 6000冊圖書傳遞愛心
『買本書要十幾元錢、甚至幾十元錢,當廢品就只能賣幾毛錢、幾分錢……可知識是不會貶值的,書籍也不應該隨意變成紙漿。』『陽光書屋』的創立者、東北林業大學野生動物資源學院三年級學生李根利告訴記者,『書籍傳遞愛心,創建節約校園』是『陽光書屋』存在的理由。
創建『陽光書屋』是李根利大學一年級就有的想法。看到即將畢業的大四學長,把一摞摞八成新的課本當作廢紙賣掉時,他感到很可惜。他想,如果能把這些學長使用過的書收集起來,留給在校學生循環使用,既能減少資源浪費,又能讓需要的同學少花錢,那該多好。
李根利把循環用書的想法說給了陽光志願者協會成員,成員們一致贊同。在林大團委老師的指導下,2005年6月,『陽光書屋』正式啟動。在2005屆畢業生離校前,『陽光書屋』就收到了畢業生捐贈的各類書籍700多本。
為了方便畢業生捐書,陽光志願者協會成員在每年的5月到7月間,都會在畢業生公寓設立『陽光捐書箱』。兩年來,『陽光書屋』書籍量已增加到現在的6000多本。原來設立在野生動物資源學院的『陽光書屋』已裝不下6000多冊書籍。在學校的支持下,為了讓『書屋』發展得更好,2006年8月,『陽光書屋』正式落戶校圖書館。學校還指派了具有豐富的圖書管理經驗的老師進行日常管理。
節儉務實 2000學生書屋中受益
走進設在東北林業大學圖書館裡的『陽光書屋』,20多個乳白色的書架上擺滿了有編號的書籍,有文學、計算機、外語等。隨意翻開一本書,第一頁上都蓋著『陽光書屋』的標志。四五名學生正在翻閱圖書。
林學院三年級的劉娜和同學正在挑選書籍。她打算報考研究生,特意到『陽光書屋』挑選幾本考研用的英語書籍。劉娜邊挑書邊對記者說,『陽光書屋』中的各類考試書籍都已經被標注上側重點,方便借閱的同學在使用的時候,准確、快速地抓住重點,同時也為她減輕了購買復習資料的開支。
『陽光書屋』的管理員商英告訴記者,很多准備考研的學生都到書屋借過書。今年考上碩士研究生的野生動物資源學院的趙揚,從2006年大三准備考研開始,就到書屋借閱考研方面的資料。
來自貴州的大三學生柳江是『陽光書屋』的常客。他的家在貴州境內的偏遠山區,家庭貧困,全家5口人年收入3000多元錢。除了學費以外,家裡能給他提供的生活費是每學期200元錢,每年的書費讓他發愁不已。柳江說,『陽光書屋』從教材、練習冊到課堂筆記一應俱全,借閱時沒有任何費用。算下來,兩年來他光借20多科的教材就省下了600多元錢。
家住天津農村的蒙合寶,是旅游管理專業三年級學生。從大二開始,他每學期都到書屋借書,平均每學期能省下100的教材費和課外輔導材料費。李根利給記者粗略地算了一筆賬,『陽光書屋』成立兩年多來,共有2000多人次借閱圖書,其中貧困學生佔了一半。按每名貧困學生每學期平均省下100元的書費計算,兩年來,書屋為1000名貧困學生省下了40萬元的書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