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哈爾濱市城市規劃局:創新服務機制 提高行政效能
2007-05-28 10:20:22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武紅軍 哈報記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28日電 為適應服務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大局的需要,近年來,哈爾濱市城市規劃局在推進規劃審批制度改革、加快規劃體制機制創新、提高行政效能方面,注重建立長效機制,在實踐工作中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規劃審批:變『串聯』為『並聯』

  近年來,市規劃局提出要精心打造『四個工程』,即審批提速、綠色通道、親民解疑、管幫結合,並將『審批提速』提上重要日程,提出規劃審批辦理由『串聯』變為『並聯』,要求各部門在受理報建項目後,由原來一個部門介入,變為同時介入、齊頭並進,徹底打破了按慣例在受理建設項目審批過程中,要經過選址、用地審批、建設工程審批等三個環節。受理的項目錄入到規劃管理信息系統後,各業務處室能同時看到項目的信息,各處室按各自職能一起介入、共同到現場踏查、集體研究、共同把關,形成了並行運作的『並聯』模式,有效地縮短了時限,簡化了程序,堵塞了漏洞。

  市規劃局還將原來由規劃部門代為把關事項,調整為各部門按照各自法規和職責進行審批和監管,規劃部門不再將消防、人防、衛生、交警等其他管理部門審批意見作為規劃審批的前置條件。目前,該局審批運行時限由43天縮短到34天,工業項目審批時限由34天縮短到16天,成為全國規劃行業審批時限最短的城市之一。

  規劃窗口:變『受理』為『辦理』

  2006年4月,市規劃局專門在市行政審批服務中心城市規劃窗口設立了工業類建設項目規劃審批辦公室,指定一名局領導專門分管,選擇一批具有專業知識和工作經驗的乾部常駐行政服務中心,改變原來先由行政服務中心規劃窗口受理,再轉到業務處室逐級辦理的模式,實現了『受理』變『辦理』。同時,對廠區、工業園區內的工業類建設項目以及加油站項目可直接在服務中心窗口辦理行政許可,重要工業類項目則由主管局長召集有關人員在窗口現場研究辦理,有效地提高了審批速度。

  據統計,自窗口辦公室成立一年以來,接待諮詢事項達3000餘項,均一次性告知;辦理工業項目審批80餘項;組織召開了哈東輕廠、哈飛集團、哈電機廠等50餘個工業建設項目的協調會。2006年該局窗口被市行政服務中心授予『紅旗窗口』的榮譽稱號。

  規劃立項:變『集權』為『分權』

  2005年8月,根據市委、市政府《關於進一步深化城市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該局在各區籌建了6個垂直管理的規劃分局。按照『統一規劃、屬地管理、分級審批』的原則,制定了服務基層、重心下移的指導思想,將市局管理權限和分局管理權限作了規定。在審批管理上實行抓『大』放『小』戰略,對總體規劃、重點地段、重點建設項目進行『把總』,對一般地段、一般性的建設項目給各分局自主權,賦予各規劃分局對用地面積3萬平方米以下,建築面積在6萬平方米以下,控制高度24米以下的工程審批權。特別是對市確定的一些重點改造區域,如哈西、哈東、顧鄉、新香坊等地區的建設項目審批,都下放到了各區規劃分局辦理。個人建造住宅也都由區裡辦理。同時,明確一個分局由一位局領導分管,在項目立項中形成局務會立項,主管局長召開會議立項,分局立項的三級立項審批制度。2006年該局所承擔的80%左右的建設項目審批權,都下放到了各區規劃分局和市行政服務中心規劃窗口直接辦理。

  規劃服務:變『坐堂』為『出擊』

  變『被動』服務為『主動』出擊———2006年以來,市規劃局組織專門人員深入各區、大企業、大專院校了解擬建設項目情況。同時,通過與發改委溝通,隨時掌握項目立項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調研和了解情況,幫助建設單位做前期准備工作,使一些項目在正式受理前就做到了心裡有數,對一些報建項目在組件報批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該局打破常規,未受理正式報件就協調解決問題。

  某彩印廠在報建中出現廠區與城市規劃路的矛盾問題,該局提出解決方案,為項目爭取了時間。黑龍江長泰潤滑油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在平房工業園A區內建設生產用鍋爐房項目,屬哈大齊工業走廊項目,經該局與有關部門溝通協調,解決了該企業園區集中供熱與生產用熱重復的問題。針對電鍍、造紙、鑄造等重污染企業分散、污染嚴重、三廢無法處理等問題,該局與環保部門共同組織走訪調研,提出建立重污染企業工業園區的建議,統一布置污染企業,並在『表面工藝』工業園規劃選址上取得了初步成果。為切實協調解決好企業和建設單位在規劃建設中的實際問題,該局主動深入到群力新區,幫助解決了160家搬遷企業在新榆工業區選址的問題;深入到哈汽輪機廠,幫助解決了企業路網與規劃路網難銜接的問題等;2006年以來,該局領導帶領有關人員深入基層和企業現場辦公100餘次,幫助建設單位解決實際問題120餘個,該局於2004年、2005年連續兩年在『端正政風行風、優化發展環境』評比活動中被評為最佳單位。

責任編輯: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