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28日電 26日,央視播放的《每周質量報告》節目披露,一些玩具制造商為了降低成本,在外表艷麗可愛的毛絨玩具中填充工業廢料———地毯絨,這些布滿病菌灰塵的玩具已成為危害兒童健康的『殺手』。『六一』兒童節將至,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哈市市場銷售的一些兒童玩具,也存在沒有廠名廠址的情況,其填充物多為破報紙和帶有異味的棉花。
27日10時許,記者在中央大街上看到一個賣毛絨玩具的地攤,商販擺弄著造型可愛、五顏六色的毛絨玩具吸引路過的小朋友。一個長約20厘米的毛絨狗15塊錢就賣,經記者討價還價,10元錢就買了下來。在商場裡,差不多大小的毛絨熊價格多在35元左右,如此低的價格難免讓人生疑。記者問:『這些玩具是哪裡產的?怎麼沒有廠址、廠名啊?』商販說:『都是一些小廠家甩貨的,哪有名字啊?不就給孩子玩麼,能有啥問題啊?』記者隨後剖開買到手的玩具,發現裡面填充的竟是報紙和爛棉花。
11時許,記者又來到哈西服裝城天橋上,看到有幾個賣玩具的地攤。這些地攤賣的毛絨玩具上面也沒有廠名廠址,而且仔細一看,玩具的眼睛、嘴等部位都是用膠粘上去的,輕輕一拽就下來了,孩子很容易吞服,極易造成不堪設想的後果。見記者挑了半天,一位攤主說,若是給自己家孩子買,她還有別的貨,若是送人,買這個就行了,便宜。記者問:『有什麼區別嗎?』『當然裡面塞的東西不一樣了,便宜的裡面啥都塞,特別髒。』攤主說。
隨後,記者又來到哈西服裝城、大世界商場裡多個賣毛絨玩具的攤位,發現除了幾種品牌玩具有廠名廠址外,大多數的玩具都沒有任何標記。記者詢問玩具裡面是何種填充物,一位攤主說:『這些毛絨玩具都是從外地進來的,買玩具的人都是看玩具好看就買,不會有人關心裡面裝的是什麼,若是擔心,可以買帶香味的。』
記者注意到,一些來買玩具的家長確實對玩具的外形更感興趣,很少有詢問廠家廠址及填充物的。記者隨機采訪了兩位家長。楊先生說,『六一』兒童節,他要買個最大的毛絨熊給5歲的女兒,商場裡的太貴,還是在小攤上買實惠。當記者問到,是否關心毛絨玩具衛生是否達標時,楊先生說:『看著很乾淨啊。』周女士也是給6歲的女兒買禮物,她告訴記者:『女兒已經有好多毛絨玩具了,玩一段時間,玩具的眼睛、鼻子就掉了,我買玩具時會挑選最新出的,外表質量好的,至於裡面,確實不太注意,而且也沒辦法知道裡面裝的到底是什麼。』
記者從哈市兒童醫院了解到,每年該院都會收治一些因玩玩具而造成意外傷害的兒童。最近的病例是一個3歲男孩因吃了玩具中的電池,導致食道被腐蝕。醫生特別提醒家長,不合格的毛絨玩具因其填充物藏匿了大量病菌,會引發孩子患上皮膚感染、呼吸道疾病等,應該引起足夠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