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舊)科技·衛生
搜 索
弘揚民族文化 哈市一大學生穿漢服行『冠禮』
2007-05-28 16:05:02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時繼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28日電 27日上午,哈爾濱文廟來了一群身著古代漢服的年輕人,他們來為20歲的男青年齊泓鑫舉行一場傳統的成人儀式———行『冠禮』。記者在現場記錄了這場具有我國悠久歷史的『冠禮』的全過程。

  據現場參加這次活動的學者介紹,《禮記·曲禮》說:『男子二十冠而字』,先民以男子20歲、女子16歲為成人的年齡門檻,『冠禮』基本上在此時舉行。其實,古代所說的『冠禮』就是現代所指的一種成人儀式。

  那麼身在現代社會的年輕人為何想到用這種方式來紀念自己成年呢?記者在現場采訪了儀式的主角———齊泓鑫。據其介紹,他是省內某大學大二的學生,從小就癡迷於中國古代文化,喜歡國學、古典音樂,還請了教師專門教自己古琴。他覺得中國民族有著悠久的民族文化,但如今人們很少注重傳統禮儀,禮貌在某些人的身上也快喪失殆盡了。他覺得自己作為炎黃子孫,有責任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傳承中國文明禮儀,而禮儀最表象的就是服飾文化。此前,他專門請山東濟南專家設計了一些漢服,並制作成功。

  27日上午,熱心國學、漢民俗文化的哈市幾所院校教師、學者、大學生相聚在哈爾濱文廟。舉行儀式主要人員有5位,一名冠者,有司一人,賓贊各一人,操琴一人。11時08分,儀式正式開始,行『冠禮』的齊泓鑫在文廟大成殿前面西而立,賓贊、有司相互拜見,共入大成殿。4人跪於大堂內的紅布上,操琴者奏起古琴。有司侍賓贊盥洗,接著在有司的主持下,依次取來『緇布冠』、『深衣』、『大帶』、『納履』出房;接著又取來『儒巾』、『皂衫』、『革帶』換上,再次出房而立。第三次換裝,行『冠禮』者換上了大紅的朝服和腰帶,稱為『宮服』。

  記者詢問禮儀中三次換裝的含義,據經典文化書院的研究員趙光之介紹,三次換裝寓意多種身份,意為他成年後可能面臨的身份和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趙光之認為,中華古文明和古文化很多都已經失落了,相比之下一些友鄰國家卻在傳承著中華的古文明和民俗。難得現在有這樣一些年輕人崇尚華夏民俗和古文化,舉辦這樣一種儀式,這對復興傳統漢文化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活動最後,哈爾濱文廟為齊泓鑫頒發了行『冠禮』證書。

責任編輯:呂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