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30日電 黑龍江省政府29日召開全省汛期地質災害防治電視電話會議,對今年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做出全面分析和周密部署。
去年是我省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卓有成效的一年,與2005年相比,災害發生減少了7起,經濟損失減少約400萬元。根據我省地質災害自然狀況和省氣候中心對氣候變化和降水趨勢分析,今年我省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面臨的形勢仍不容樂觀。
據調查,我省現有地質災害隱患點1140處,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106處,危險點13處,目前除一些重要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實施監測外,其他大部分地質災害點尚未開展監測工作,而且已確定的重要地質災害點至今基本都未進行勘查治理;我省丘陵山區面積佔全省國土面積的60%%以上,而突發性地質災害有70~80%%集中在丘陵山區,特別近年受局地高強度降水及人類工程活動影響,災害發生幾率明顯增加;目前只開展了伊春、鶴崗、雞西、牡丹江等26個市縣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工作,尚有50%%的市縣至今沒有開展專項調查;我省已初步建立了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網絡,確定了295個監測點,但網絡運行和監管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會議要求各地要建立和完善地質災害防災責任制,做好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的落實工作,執行險情巡查、應急調查和災情速報制度,保持高水平的應急反應能力;
積極開展汛前巡查、檢查工作,進一步完善監測、預警預報制度,制定防災避險方案,加強監測預警;各地市國土資源局要督促各礦山企業在地質災害高易發區進行地質災害監測和治理工作,在山區要特別注意尾礦和廢渣堆放點的安全,防止暴雨引發礦渣泥石流而造成危害;各級職能部門要盡快編制本地區《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劃定易發區和重點防范區,對可能產生突發性地質災害的地段,要督促建設單位采取有效防治措施,避免人為活動引發地質災害的發生;進一步加大對地質災害防治知識的宣傳、普及力度,全面提高群眾的避險防災和應急自救能力。
會議強調,必須建立上下貫通、系統完善的責任機制,要充分突出『兩個重點』,在時間上突出汛期這個時段重點,在空間上要突出隱患危險點這個地域重點,並努力在監測預警能力、應急處置能力和互相配合協作能力上狠下功夫,全力做好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