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舊)科技·衛生
搜 索
個性偏執厭煩父母 部分中小學生缺失感恩教育
2007-05-30 15:34:11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丁寧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30日電 將學校裡同學間感人的故事攝錄成情景劇真實地展現在師生面前,由教師和同學共同到學生家裡對其父母進行感恩走訪,教師、家長和學生共同參加『感恩父母』主題家長會……近日,在哈市第162中學的校園裡,師生們自發組織的感恩行動、感恩家長會等一系列感恩節主題活動,得到了學生們的積極響應。

  記者了解到,近日,哈市多所學校組織感恩教育類活動。『一些學生個性偏執,厭煩父母,面對他人的幫助,甚至連一聲「謝謝」也不會說。』一些教師懮心地告訴記者。與此同時,記者在哈市一些心理諮詢機構了解到,個性偏執、厭煩父母、情商低下已經成為接受心理輔導的青少年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而在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中90%左右都表現出情商低下。對此,有關教育專家指出:幫助孩子們找回淳朴的童心,在中小學生中進行感恩教育已勢在必行。

  記者走訪部分中小學校調查發現,有相當一部分獨生子女家庭的孩子,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表現出自己『說一不二』的偏執性格;更有一些中小學生時常有厭煩父母、不尊重父母,甚至打罵父母的情況出現,逼得父母不得不求助於心理諮詢機構。例如,孩子需要什麼東西,想怎樣做一件事,如果家長提出異議或者進行阻止、勸說,他們要麼偏執地哭鬧不止、要麼要挾父母的長輩出面乾涉,直至父母妥協。如果父母的態度比較堅決,有的孩子甚至偏激地威脅父母要離家出走或者以傷害自己身體的行為要挾家長妥協,這讓一些家長為之苦惱不已。

  為了讓孩子專心學習,很多中小學生的父母幾乎在日常生活中幫助孩子包辦、代辦一切,致使部分中小學生患上了『軟骨病』,『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在大多數學生的生活中早已經司空見慣。

  對此,我省社會科學系列副研究員、青少年成長顧問、生涯指導專家杜秀麗指出,部分學生已經嚴重缺乏生活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以及生活適應能力。孩子們在物質方面非常富足的同時,卻唯獨缺少了上進心、進取心、責任感,更缺乏一顆感恩的心、感激的心。杜老師認為,在中小學生中開展有意義的感恩教育已勢在必行。她指出,目前,親子關系不好已經成為導致青少年出現孤獨、自卑、沒有目標、缺乏動力、不知感恩、迷戀網絡以及存在心理問題的重要原因。

  哈市一家心理諮詢機構進行的調查數據顯示,在出現青少年問題的中小學生中,大概有80%的問題孩子都是出自於親子關系不好的家庭。在這些問題孩子的家中,父母和孩子不能很好地溝通,孩子不懂得尊重、孝敬父母,甚至在一些家庭中,孩子對父母的逆反心理特別強,時常因為自己不順心而對父母進行打罵。

  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在很多學校開展了感恩活動後,學校中以前曾經有過隔閡的同學已經冰釋前嫌,家庭中曾經冷戰、慪氣的母子已經歡歡喜喜;學生更加理解了老師的辛勞,孩子們更加懂得父母的苦心……對於學生們可喜的變化,第162中學校長曹子爽很有感觸,她說,學會感恩,應該是每一個中國人的美德和為人的准則。孩子們不懂得付出和回報,面對他人的幫助,甚至連一聲『謝謝』也不會說,這不能不說是社會文明的一種悲哀。作為教育工作者,學校有必要引導他們,讓可愛的學生們心存感恩、心存感激、心存感謝、心存感動。

責任編輯:呂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