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31日電 據業內人士估計,黑龍江省每年教輔書銷售額達3億至4億元人民幣。省教育廳下發文件要求,為加強中小學生學習輔助材料管理和清理整頓工作,每學期開學的第三個月,各級教育行政部門都要對中小學生學輔教材進行全面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5月,2007年春季開學第三個月。檢查情況怎樣呢?截至5月10日,全省共查出盜版教輔讀物62769冊。
『學習輔導『成了『學習誤導』低劣學輔、題海型學輔當家
在檢查中,有關專家用雜、亂二字形容時下的學輔市場,非法盜版、東拼西湊、重復抄襲,錯誤多、出版雜亂、粗制濫造、質量低下……
同錯誤的字詞和標點符號相比,更多學輔的問題是隱性的。牡丹江市北山小學數學教師王剛在學生手中發現大批問題學輔書。『在課改後的小學6年級數學教材中,球體只是選學內容,要求學生初步認識球體即可,不在考試測評范圍。可很多教輔卻圍繞球體做起了文章。小學生的智力水平、理解能力和時間分配都不允許在球體上下過多的功夫,很深的東西按照課程標准要留到初、高中去學習。』王剛很是感慨,『如此「學習輔導」,豈不成了「學習誤導」?牡丹江實施課程改革已經6年了,但是,很多學輔資料的編寫出版者根本就不了解現在的課程狀況和標准,還是以課改前的舊有教材為藍本,一味以賺錢為目的。』
無獨有偶。省教育學院初中部主任唐偉對某校的課改實驗情況進行評估。課堂上,老師領著學生做了大量的習題,內容和難度完全超出初中一年級的范圍,達到了高中的水准。後來了解到這些習題都是從學輔材料中直接拿過來的。唐偉非常氣憤,『編資料的人並不考慮課程標准的要求。這種低劣學輔材料的流通使用,大大衝擊了課程改革。』
有些學輔或許沒有此類錯誤,但是,內容大同小異,千篇一律,缺少精品,而且,受歡迎的、被廣泛使用的往往是打著『名師名校』旗號的一些字小的、題密的學輔。教輔市場上各種測試卷、練習冊鋪天蓋地,對此,哈爾濱師大附小教師孫漪很有看法:『這種學輔應用實效性極差,就是機械的訓練。天天練、節節練、時時練,「題海」成了學生的「苦海」,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
精品在課堂遭遇尷尬習慣理念與新理念的較量
2004年,根據省委、省政府的指示精神,我省組織有關專家學者,成立了學生學習輔助用書研究課題組,研發了義務教育新課程資源與評價學生學習輔助用書。省教育廳下發通知明確指出,對省教育廳以前推薦的與舊教材相配合的學輔材料一律停止公示。
然而,此書在推廣過程中卻遭遇了尷尬。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一方面《資源與評價》因為是專家研發並由正規出版社出版,因此成本較盜版及書商制作的圖書不具有可比性,而且,正規出版社在發行機制上,不如書商靈活,無法做到高折扣高回扣,因此,在市場競爭中,明顯處於劣勢。
另一方面,很多中小學一線教師對《資源與評價》的評議為,『該學輔書對於學習基礎與創新思維、自主學習與反思性學習、學習方式與學習習慣、本學科與其他學科兼容、立足課堂與超越課堂等方面的整合都大大超越了市場上的學輔材料。』可他們卻婉拒使用。原因是———不習慣。
省教育學院初教部主任趙立成一語道破,課改使老師教育觀念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是,仍存在一個無法忽視的矛盾:習慣理念與新理念的較量,很多老師不適應,與此同時,素質教育的評價體系與機制又未成型,因此,盡管《資源與評價》在促進老師轉變教學方式大有助益,但絕大部分老師仍認為,『舊學輔好使,應付考試管用,能提高昇學率。』
《資源與評價》走在了現實的前面。盡管教育主管部門有甄別學輔質量的能力,卻沒有推行學輔的權力。
鏈接
今年春季開學,湖南全省中小學課本價格在往年基礎上平均下降13%左右。據該省物價局負責人介紹,今年春季該省義務教育課程基礎訓練(含同步教學實踐訓練)及寒暑假作業本費,正式納入義務教育『一費制』收費的作業本費之中,由物價部門統一核定。
初步估算,全省教材和基礎訓練降價後,為每生每學年平均減少課本費、作業本費支出約20元。
與課本配套銷售的光盤、磁帶已連同課本統一核定價格,學校在征訂課本時如不征訂光盤、磁帶等,應從所核定的課本價格中相應扣除光盤、磁帶價格。
進入『一費制』作業本費中的基礎訓練價格,平均降費幅度達35%左右,每本定價均控制在6元以內,如:小學一至六年級的品德課程基礎訓練,收費均核定為2元/本。
物價部門要求,各有關出版單位必須嚴格執行物價局核定的價格,並按照國家規定的中小學課本技術質量標准,確保印刷質量,凡達不到規定質量要求或未經物價局核定價格的,各地價格檢查機構應從嚴查處。各地要嚴格按照規定的用書目錄和核定的價格,認真做好本地所選用課本的課本費核定工作。由於課改後各科目課本存在不同版本及各版本價格不同,當各地實際課本費用低於『一費制』收費標准中的課本費時,只能按實際費用向學生收取課本費,並相應降低總收費標准。嚴禁課本發行中的商業賄賂行為。要嚴格按照物價局明確的:課本價格由合理的教材開發維護費用、編印成本、發行費用及利潤、稅金等構成,除此之外,不存在對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任何形式的折扣,凡在中小學課本發行中對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進行折扣,或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在中小學課本發行中收取折扣的行為,都將按有關價格法規嚴肅查處,並上報有關商業賄賂治理部門進行處理。
龐大市場需求和教學評價體系不完善家長孩子承擔苦果
自2004年省教育廳下發文件要求每學期開學的第三個月對中小學生學輔市場進行全面檢查以來,檢查年年搞,學輔市場卻是一如既往。
教育部出臺文件允許各市地教育部門可以自行選用教材,於是,在我省出現了多種版本的中小學教材,隨之而來,學輔書籍更是花樣百出,江蘇、上海、北師大、人教等等版本教材配套的教輔圖書眾多,而且層出不窮。
『因為學輔市場龐大,利潤可觀。據統計,目前全國共有500餘家出版社,其中90%以上都在踏足學輔市場。我省的12家出版社也幾乎家家都在做學輔讀物。受利益驅動,許多出版社在不具備專業出版資質的情況下草草上馬項目,質量平庸以及低劣學輔紛紛出籠,甚至出現了書商低價買來書號東拼西湊出版現象,最終導致劣質學輔泛濫的局面。』省委宣傳部出版處有關同志說,目前在我省的學輔市場,絕大部分份額為書商所擁有。
面對混亂的學輔市場,教育部門也很無奈。自教育收費實行一費制,學輔書籍不在一費制之列,我省教育主管部門嚴禁各部門和中小學校以及教師亂編、濫發、濫推薦學輔材料,一經發現,實行一票否決。初衷在於為中小學生減負,但如今事與願違。學校和老師為避嫌不敢明確提出某種學輔書好,要求學生征訂。家長自己購買,花了不少錢,卻買不到合適的教輔書。一位孩子在哈市某熱門小學4年級讀書的家長告訴記者,老師雖然從不強求家長征訂購買某種學輔書,但卻在指定的學輔書上面留作業。家長為了買到這種學輔書,滿哈爾濱轉,『書價不足10元,可打車錢就花了100多元。』
『教材及學輔材料的選用,本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可是,市場放開反而造成混亂。最終承擔結果的是孩子。』這位家長很擔懮。
在采訪中許多人認為,學生、家長搶購教輔書的『病根』還是在『應試教育』。
盡管針對中小學生減負、推行素質教育的措施出臺了不少,從小學到中學,老師、學生、家長都要為提高成績而努力,老師大搞題海戰術的現象短期內難有根本改觀。在考試指揮棒強大導向作用與教學評價體系不完善的現實條件下,教輔資料似乎成了老師和學生的救命稻草。
觀點之一建立市場准入制
哈爾濱市花園小學校特級教師曹永鳴談到,教輔資料不同於普通商品,必須對其實行嚴格的市場准入制度,絕對不能夠放任,這就需要建立強硬的審批推薦機制。同時,對基層學校進行制約,一旦發現學輔材料盜版行為和商業賄賂行為,必須從嚴從重處罰,堅決遏制學輔材料過濫的狀況。
對於學輔資料,首先到教育部門申請,批復方可編寫,成樣後由教育部門組織專家進行審查,通過後,再由教育部門推薦書目,各地市教育主管部門進行公示,最後纔能夠進入課堂。一旦發現有推薦書目之外的學輔書籍進入課堂,要對教師及相關領導一票否決。
觀點之二嚴控出版渠道
省教育學院副院長畢田增認為,作為新聞出版部門,除了成立稽查隊對學輔市場定期檢查整治外,還要從源頭上壓縮學輔書籍的出版數量,選題必須經過審批,強調分工,由專業出版社打造品牌精品。一旦發現有出版社倒賣書號,或者出版劣質學輔讀物,要采取鐵腕措施,加大打擊力度,除處以罰款外,吊銷或者暫停其出版學輔讀物的資格。
有人還提出,可以恢復學輔讀物由專業出版社出版的做法。從國家到地方,嚴格控制學輔讀物的出版渠道。
觀點之三進入一費制
『既然管不住教輔讀物的變相統一購買,還不如改為一門課允許配一本教輔讀物,與課本一同組織征訂。』這一觀點得到廣泛認同。省委宣傳部出版處處長黃樹峰提議,教育部門應該明確規定教輔讀物為『一課一輔』,即一門課程一學期只允許一本教輔讀物,與課本一同組織征訂,由新華書店發行,嚴禁一門課一學期多種教輔讀物。物價部門嚴格核定價格,減輕學生經濟及學習負擔。
『將學輔納入一費制是最為切實可行的辦法。』他談到,我省自2004年實行一費制後,至今未曾做過調整。隨著時代的發展,書目和價格都相應發生變化,應適當對一費制做以微調,尤其是要允許學輔進入一費制。『與其將問題悶著亂著,不如大大方方地讓學輔登堂入室。我們需要做的,只是由教育部門把關,篩選一種優秀學輔書籍隨同課本一同征訂。這樣家長不必再為選擇哪種學輔而困惑苦惱,經濟負擔和孩子的課業負擔隨之減輕,同時也可以徹底杜絕課本發行過程中的商業賄賂行為。許多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黃樹峰介紹,湖南省2007年春季開學後,便將義務教育課程基礎訓練(含同步教學實踐訓練)及寒暑假作業本費,正式納入義務教育『一費制』收費的作業本費之中,由物價部門統一核定。全省中小學課本價格在往年基礎上平均下降13%左右,為每人每學年平均減少課本費、作業本費支出約20元。黃樹峰提出,我省可以在物價部門的監控下,嚴格按照規定的用書目錄和核定的價格,認真做好各地所選用課本的課本費核定工作。由於課改後各科目課本存在不同版本及各版本價格不同,當各地實際課本費用低於『一費制』收費標准中的課本費時,可按實際費用向學生收取,並相應降低總收費標准。
教輔讀物『十宗罪』
質量分析
從抽樣調查看,教輔讀物魚龍混雜,質量令人擔懮。低質量的教輔讀物,普遍以應試為基本目標,以習題為主要素材,特別是以高考、中考、小學奧賽的試題為重點內容,所以基本不能體現學科課程標准的內容與要求,難度大大超標,又背離教學輔導的基本原則,難以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和學習欲望,只會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和家長的經濟負擔。
取向分析
(1)低齡化。應試類教輔讀物由集中於高中和初中畢業生,擴展到中學其他年級,現在又擴展到小學各年級。尤其是小學奧數,近兩年已經延伸到小學1年級。
(2)成套化。越來越多的出版社,都是成套編寫出版應試類教輔讀物。一是年級成套,二是學科成套。
(3)『套中套』。有的出版社在出版一套習題集、試題集後,再配套出版一套解答。有的還成套出版課本習題的解答大全,提供完整的解題過程,學生做作業就不必思考,只要照抄。
十大『罪狀』
專家認為,應試類讀物最大問題是『重復低效』。
1、封面:自命『靈驗』,引誘讀者。
2、前言:『應試教育』,沈渣泛起。
3、作者:虛名假名,抬高身價。
4、定價:暴利高價,增加負擔。
5、習題:超標離本,繁難偏舊。
6、內容:重復抄襲,差錯屢出。
7、容量:東拼西湊,重復低效。
8、印刷:粗制濫造,質量低下。
9、出版:借雞生蛋,魚龍混雜。
10、發行:渠道雜亂,花樣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