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環境優美的安達市先源鄉友誼農場 |
東北網6月1日電 今年以來,飼料價格上漲,許多奶牛養殖戶大呼效益下滑,畜牧業讓人感到有些涼意。
然而,近日記者在走訪我省畜牧大市安達一些奶牛養殖小區時,卻看到安達奶牛養殖戶從容、理性、冷靜,奶牛養殖平穩發展,更沒有談牛色變,養牛戶仍在增長,今年以來全市奶牛增加1000多頭,畜牧業生機勃勃。
安達奶牛養殖戶何以從容、理性、冷靜,畜牧業緣何波瀾不驚?我們在奶牛養殖小區的和諧奏鳴曲中,找到了一些答案。
聚11家乳企保奶價
安達的奶價始終不錯。安達奶牛戶說,這裡鮮奶銷售價格比周邊其它縣市要高,一噸鮮奶多賣500元。
奶價不錯的原因在於多家乳品企業形成了競爭格局。
近幾年來,安達的招商引資思路與畜牧立市戰略相結合,將招商重點放在了乳品企業上,把畜牧業發展的立足點放在乳業加工能力提高上,經過幾年努力,安達成為全國知名的大型乳品企業聚集地,大大小小乳品廠發展到11家,鮮奶日處理能力1100噸,全市奶牛近13.8萬頭,日產鮮奶近800噸還供不應求,滿足不了企業滿負荷生產。
多家以上纔有競爭,競爭促進發展,引進伊利後,安達又陸續引進杭州貝因美等乳業企業。
現在,不但伊利沒有走,新來的幾家乳業企業也發展勢頭良好。
『對奶牛戶來說,有選擇性,就是效益性。』市委書記李乃波這樣認為。多家企業進駐,擴大了奶牛戶售奶渠道,極大地刺激了安達奶牛養殖基地迅速擴大規模,帶動了畜牧業大發展。
多家企業競爭奶源,使安達近年來奶價穩中有昇,為奶牛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
『五不出村』
安達奶牛戶基本不用出村即可解決防疫等後顧之懮。防疫、繁育配種、榨奶、技術服務培訓、飼料購買『五不出村』,後顧之懮化解在村內,技術服務一律免費。這就是說,在安達,養殖服務體系已經形成,它成了養殖戶的堅強後盾。
先源鄉是名副其實的奶牛養殖專業鄉,培育的黑白花全國聞名。鄉裡有4個核心群奶牛場,42個機械榨奶站,56個青貯窖,一個3萬噸糞肥處理項目,可見安達奶牛養殖專業化程度。2002年建5公裡奶牛示范區,現在有60戶示范戶,奶牛入欄1860頭。
這個鄉有近40名技術人員,牧業服務中心和奶牛協會,構成為奶牛戶服務的主體。防疫由村裡購買防疫器材、用品,一年兩次用火鹼給牛捨大消毒。配種由牧業服務中心統一管理,凍精全部是從北京統一購進,不但質量有保證,費用只需50元,如果外地來配種,奶牛戶最少要花150元。
機械榨奶遍布安達奶牛養殖有一定規模的鄉村,先源鄉9個村8個自然屯,有42個機械榨奶站,奶牛戶把奶牛趕來統一榨奶,既清潔衛生,又避免摻雜使假。
市裡有個『畜牧講師團』,常年下鄉送科技,鄉有畜牧獸醫防疫站,村村有技術人員,科技入戶培訓、獸醫培訓、繁育培訓常年不斷,開展點題培訓,輔助電化教學,牛得啥病,一目了然,全市每年拿出25萬元用於對奶牛養殖戶培訓。
許多奶牛戶對最新的TMI全混合飼喂法都不陌生:『把飼料混合攪拌,每天多產三到五公斤,奶質量還好』。
先源鄉友誼奶牛協會有181戶參加,協會為會員統一進飼料,僅豆餅一項,比奶牛戶自購1公斤省0.24元,一噸節省240元。
養牛被賦予經營理念
『產3噸奶賠錢,產4噸平,產5噸賺1500~1600元,產6噸以上,可賺2500多元。』
先源鄉友誼牧場,省高產高效奶牛場,場長汪召軍養奶牛402頭,其中成母牛240頭,牛捨4棟,2400平方米,去年每頭牛純利潤3000~4000元,今年也在2500元左右。每年增長70~80頭,去年產鮮奶1550噸,純收入82萬元。他說養奶牛投資回報率不低,比工廠效益還高。
飼料價格上漲,安達奶牛養殖戶像汪召軍一樣仍有賬可算,原因在於安達奶牛優質高產,最高單產6.5~6.8噸,平均都在5噸以上。
優質高產源於奶牛品種,更源於規模經營和科學飼養。奶牛養殖從單純的喂養到被賦予『經營』的理念。
全市有7個奶牛小區,正在發展園區、奶牛公寓。從家庭養殖、發展大戶到養殖小區,正走向規模化飼養。
養牛戶並不急功近利,雖然安達近幾年奶牛數量以每年2萬頭的速度遞增,但奶牛發展上更注重質量,奶牛產奶目標都定在6噸。
青肯泡鄉農義小區奶牛養殖戶王作威養109頭牛,平均單產5.56噸。他自己有青貯公司,一年貯1500立方米,足夠200頭牛喂一年。他計算,喂青貯後一頭牛一年多產1噸奶,比以前增產20%,鮮奶乾物質率由11.6%提高到12.2%。
安達村村有青貯公司,青貯飼料成為奶牛一年四季的『主食』。全市地上的、地下的、半地上的,用塑料布圍起的土青貯窖達1000多個,全市青貯種植15萬畝,去年新發展青貯公司10個。
奶牛合作組織發揮了特殊作用,豆餅、玉米漲價,奶牛協會統一進飼料,成本降下來。奶價不合理,奶牛協會代表農民協調奶資。
牛糞被循環利用增值。青肯泡鄉農義奶牛養殖小區的牛糞過去農民要花錢僱人拉走,現在建起糞肥處理項目,牛糞賣到20~30元一噸,濕糞經過處理,一噸賣到700~800元,每噸純利潤200元,還潔淨了環境。
采訪中,安達畜牧局、鄉村乾部和奶牛戶這樣告訴我們:養牛不追求暴利,而是求長線發展,所以需要一份平常心,一份求可持續發展的健康心態,這樣,牛養好了,效益非但可觀,最終也使其形成了產業。
安達畜牧局的同志建議,如果在銷售上減少中間環節,企業和奶牛戶直接對接,由廠家以給大戶的價格給農民兌現奶資,在奶質監督、檢驗上更規范化,企業收購價格提高一點,奶牛養殖戶精細管理水平再提高一些,安達奶牛戶每頭牛還能多賺1000元。
扶『乳』立市
主輔換位,在安達已是完成時,安達人說,畜牧業已是安達主業。
李乃波說,畜牧業靠自身發展不行,不扶持不行,要『扶乳立市』,奶牛養殖以規模化經營為主。
80年代末安達奶牛曾由近6000頭一下降至800-900頭,經過多年扶持,現在一些鄉都發展到萬頭,比當年全市總量還多。
安達奶牛業的發展並非一蹴而就,是長時間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積累的結果。記者粗略統計一下,安達用於扶持奶牛業發展的事項:
———2003年出臺奶牛生產優惠政策,每年拿出200多萬獎勵『千頭村』『萬頭鄉』。奶業辦人員去奶站查底子,按交鮮奶量給鄉鎮返錢。
———成立專門的乳業辦公室,把畜牧業作為大市大項市領導主抓推進。
———為奶牛保險補貼。每頭奶牛保費需300元,省財政補貼100元,安達市財政每年又補貼50元,安達奶牛戶自己只掏50%。
———技術人員每年給2200元勞務費,市裡出50%,鄉裡拿50%。對奶牛戶技術培訓,每年拿25萬。
———企業建奶站,一個榨奶站多的需要投入200萬元,一般的100萬元,少的三四十萬元,政府也給予補貼。
———奶牛繁育,市裡每年又拿出40萬。記者看到每個奶牛頸部都掛著一個標有號碼的標簽,每個奶牛都有戶口,奶牛配種,要在全市范圍精心挑選,配一頭牛一粒凍精100元,農民只拿10元。奶牛戶花最低價格得到最好奶牛。
安達養奶牛有許多新奇事:農民自己住土房,給牛住磚房,每天至少給牛墊兩次草。安達還准備榨奶時『對牛彈琴』,給牛放上舒緩的輕音樂,奶牛戶說這樣奶牛少些痛苦,奶自然味道更好。
從北方黑白花,發展到比澳牛效益高、體大身高的荷斯坦奶牛,如今又以養殖小區為一個載體,安達畜牧業正向健全、規范、標准的畜牧生產體系一步步紮實地邁進。
鏈接
世界牛奶日
6月1日是國際兒童節,同時也是『世界牛奶日』,絕大多數人對後者並不了解。
上個世紀50年代,德國的促進牛奶消費協會提出了慶祝『牛奶日』的設想,這個設想在1961年被國際牛奶聯合會(IDF)所采納。2000年經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提議,兼顧到某些國家已經確定的日期,並征得了世界700多位乳業界人士的意見,把每年的6月1日確定為『世界牛奶日』。
我國從1999年開始宣傳『國際牛奶日』,鼓勵人們多喝奶,通過對牛奶的宣傳促進和啟動消費市場,進而帶動牛奶的生產,形成一個良性循環,最終達到提高全民族身體素質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