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三大難題困擾馬家溝河『清水夢』
2007-06-05 11:12:33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姜斌 陳寶林 孫佳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近日,馬家溝兒童公園段在施工。

近日,在馬家溝大成橋段記者看到溝內流淌著泛著泡沫的綠水。陳寶林 攝

  東北網6月5日電 5月24日夜,哈爾濱市連續降雨,有市民發現在南崗區附近的馬家溝河河面上突然出現骯髒的白色泡沫狀不明物體,並發出酸臭味道。有關人士介紹,這是有些企業趁下雨的時候偷排未經處理的工業污水,很快便可消除。

  從1996年開始,馬家溝河已整治了十年,但類似這樣讓人擔懮的新聞卻不斷傳來。

  水源不足河水渾濁成缺憾

  『借水松花江馬家溝終現清波』、『工農水庫放水兩大棚戶區拆遷馬家溝有望從此水長清』、『馬家溝改造二期可圓「清水夢」』——近些年來,有關馬家溝河水源的報道不斷見諸報端,可時至今日,水源問題仍未解決。

  據了解,目前馬家溝的清水源,主要靠松花江水倒提。為了存水,從任家橋至入江口的城區段上設置了12道橡膠溢流堰。太平橋段泵站的工作人員對記者說,松花江水倒提入馬家溝一次耗資不小,得20萬元,因此一年也就提幾次。

  由於周邊市民經常往河裡傾倒垃圾,水質保持的時間並不長。由於是死水,倒提的江水存續時間一久,就變得渾濁不堪。記者在太平橋段看到,河水是綠色的,並飄來一股腥味。而且造成有的區段有水,有的區段沒水。

  至於提供源頭清水的工農水庫,先是租地,後又征地,目前,征地沒有完成,問題一直沒有解決,因此存儲量不夠。

  哈工大市政環境工程學院教授呂炳南認為,馬家溝河水源可以好好利用中水回用,目前哈爾濱市已啟動了多個污水處理廠建設項目,建設污水處理廠,並利用處理後的再生水作為內河景觀用清水的水源,這樣要比倒提水經濟,但呂教授認為,有個問題一定要重視,即污水處理廠對污水必須深度處理,做到嚴格把關。

  日前,哈爾濱出臺了《萬家灌區和『三溝』一體化供水體系建設方案》,醞釀解決城市內河清水水源問題。記者采訪了參與此方案論證的哈爾濱市專家諮詢顧問委員會委員張珠彬。他認為,清水工程上來後馬家溝河治理的主體工程纔算完,從萬家灌區引水,從資源上看更為節約,但目前只是在方案階段。

  施工不細設計還需科學合理

  由於使用水泥硬化了河道,為恢復內河原有的自然風貌,日前,哈市內河綜合整治管理辦公室經過多方調研,借鑒國內外其他城市內河治理的先進經驗,在馬家溝大成橋處進行『纖絲碎石固底』新工藝試驗。對此呂教授認為,碎石不平,如果倒進去垃圾會更糟糕,還會產生淤積的問題。我們北方的內河不像南方常年有水,沒水的時候怎麼辦?

  另外,呂炳南教授認為,馬家溝河的坡度在設計上有問題,這也是造成有的地方有水有的地方沒水的原因。馬家溝是在自然河床上鋪設的,在坡度上沒找好,應該重新調整,這應該是施工時存在的問題,總的把關不夠,比較粗糙。按理說,城市內河的水深是應該保證的。既然已經對馬家溝河進行改造了,就應該讓它有生氣、有靈氣。

  另外,大家的愛護不夠也是困擾馬家溝的一個原因,據哈市內河綜合整治管理辦公室的工作人員介紹,由於沒有資金,沿岸還有兩大棚戶區沒有動遷,一個集中在教化橋到海城街跨線橋兩岸,一個集中在太平橋到濱洲鐵路橋右岸(按水流方向)。周邊居民傾倒的垃圾影響了馬家溝水質。

  體制不暢建管分開出現兩難

  管理體制不暢,也困擾著馬家溝的整治效果。

  哈市南崗區內河管理所(馬家溝管理站)負責大有坊至一匡橋7.2公裡河段的管理,該所負責人說,他們目前主要負責衛生、協調和提醒的工作,由於馬家溝的管理並未交給水情部門,他們管理起來很困難。而且只有人頭費開支,而無管理經費及其它的維護發展經費,他認為,應該建一段交一段,把能管的盡快轉入運行維護階段,這樣責權能夠更明確。

  道外區江河堤管理總站馬家溝分站的工作人員面臨同樣的問題。對此,哈市水務局內河處的工作人員介紹,根據《哈爾濱市城市內河管理辦法》第四條規定:有堤河段自迎水面堤肩起兩側各60米,屬內河管理范圍,管理應在內河處,但馬家溝比較特殊,由於建管分開,一直沒交接。他們也希望能盡快出臺地方性法規,把這件事完善起來,這樣便於管理,否則出了事情不知道找誰,出現了兩難。

  『三分建,七分管』,重建輕管是行不通的,張珠彬認為應按照職能確定。目前,哈市建委是建設主體,按法規應該讓水務部門管理。城市的公共資源應該優化整合,城市內河管理體制應盡快理順。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