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5日電 《黑龍江日報》5月31日刊發《冰城立交橋:美了橋身,亂了橋下》一文後,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很多市民打來電話對報道給與支持,同時,記者采訪了哈市的出租司機、居民,以及專家學者、政協委員,請他們對此發表了各自意見。
市民:橋下空間髒亂差讓城市蒙羞
4日,記者再次對哈市立交橋下空間走訪,發現管理混亂的現狀沒有任何改變。
混亂不堪的局面不僅對市民造成視覺、噪音上的污染,而且對交通環境、城市的整體形象造成極其負面的影響。
大眾出租車公司司機王輝看了報道後深有感觸:『作為一名出租車司機,每天拉著不同的人在市區內跑來跑去,立交橋越來越多,本來是件很開心的事,但橋下髒、亂、差,實在讓人犯堵。道外區南極橋下最不願意去,那裡太亂了。由於附近有一些批發市場,每天很多的三輪車聚集在橋下,還有一些大型的貨車也停在下面,從橋下拐彎時特別不方便,特別怕一不小心刮到其他車輛和行人。有一次我拉著一名南方客人經過那裡,乘客滿臉不理解,不停地問我:「這麼亂沒人管嗎?」讓我覺得特別的慚愧。』
家住大發市場附近的市民沈先生說:『我每天上下班都要穿過門前的立交橋,橋下的秩序太混亂了,一點都不安全。橋下的空間,現在已經變成賣車的市場了,聽說能把車停那兒賣的都「很有來頭」,誰都管不了。這裡的橋體早已經破舊不堪,原來鋪的步道板也都被壓碎了。停放在橋下的車排出大量尾氣,白天噪音不斷,夜間燒烤賣水果的小商小販隨處可見。我每次開車經過的時候都減速慢行。橋下空間屬於公共空間,政府應該把它有效地利用起來。』
專家:管理部門應該擔責
『城市管理應該三分建七分管。』省委黨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張超說,『立交橋是城市形象的縮影,也是城市管理水平的縮影。首先要對橋下空間的功能進行定位,它應該屬於市政公共設施,它應該具有交通功能、城市景觀功能,屬於城市的公共空間。立交橋下空間的管理只是城市管理的一部分,但它暴露出哈爾濱整個城市管理存在的問題。據了解,過去哈爾濱的城市管理水平在東北三省都是領先的,而如今和全國其他兄弟城市相比顯得有些落後。其實,每年哈爾濱市政府都會投入大量資金用於城市建設和城市管理,但卻因為個別管理部門職能的缺失,讓老百姓無法充分享受到城市改造的成果,這是很可悲的一件事。』
孟繁旭律師事務所的律師劉惠民說:『立交橋下面屬於公共空間,應由相關政府部門按照規定進行日常管理和維護,但現在明顯看出管理部門不作為和執法不力,讓橋下成了少部分人從中獲利的場所。表面上看,橋下的這些非法行為與市民的日常生活不直接發生關系,也影響不到市民的直接利益,但管理缺失更助長了這非法行為的蔓延。從法律上來說,政府相關部門的不作為屬於行政違法行為。』
政協委員:執政為民不能只說在嘴上
今年年初,哈爾濱市開展了整治『三違六亂』的行動,其中對橋下空間也做了具體的整治規定,在前期環境整治戰役總結會上還強調在城管局、道橋處、行政執法等部門的積極努力下已經完成了大直橋、承德橋、二環橋等15個橋下空間的清理工作。然而,記者在走訪中發現,私建濫建、無證商販、空車配貨依舊在橋下隨處可見。
對此,黑龍江省政協委員馮洪濱說:『哈爾濱市立交橋下空間出現的問題,暴露出整個城市管理部門存在的普遍問題———職能缺失,也暴露出執法監督部門的薄弱,法律監督的滯後。這種嚴重的不作為行為如果不及早控制,會像瘟疫一樣蔓延。市裡一檢查,就開始突擊整治,整治過後就放任自流,造成這種原因和利益驅動有一定的關系。說到環境美化,各部門都向政府要資金,因為不僅有利益可圖,而且政績一目了然。說到平時的管理就拿人員不足、管理經費不足搪塞,這是一種嚴重不負責任的表現。哈爾濱一直在強調「洋氣、大氣、靈氣」,建設「適宜人居、適宜創業、適宜人的全面發展」的人居環境。雖然說大體的發展戰略已經決定,但是細節決定成敗。』
馮洪濱說:『管理部門出現這種不作為只是表面現象,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沒有把執政為民、以人為本落到實處。執政為民、以人為本不能只說在嘴上,要體現在行動上。城市建設、改造、管理等一系列行為都要從百姓的角度出發,把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政府管理部門不作為不是簡單的違規、違紀,而是違法行為。它對整個城市造成的直接影響就是經濟發展影響。在深圳和成都,城市立交橋下都是郁郁蔥蔥的景觀綠化和規范便捷的停車場,哈爾濱市為什麼沒有借鑒別人的科學做法,這太值得有關部門深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