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6日電 記者從昨天召開的全市數字城管二期建設工作會議上獲悉,目前哈爾濱市已開始『數字城管』二期工程建設,預計年底前完成。二期工程中,『數字城管』將再增加850個視頻監控點,全面覆蓋重點街路、重點區域和人流物流集中地段,並實行24小時實時監控。
重點街路地段24小時監控
據了解,在哈爾濱市『數字城管』二期工程中,哈爾濱市將按照『主乾街道成線,重點地區成片』的原則,在一期300多個視頻點的基礎上,新建850個視頻點,實現對重點街路、重點區域和人流物流集中地段的24小時實時監控。同時,還將建設4個微波基站,再配備兩臺微波車,使哈爾濱市微波車數量達到10臺,對固定視頻監控不到的盲點實施信息采集。
在二期工程中,哈爾濱市將全面完成空間地理信息系統建設,實現對『馬葫蘆』等城市部件的精確定位和管理。並按照建設部統一要求,開發無線監管數據采集系統,初步擬定利用現有的『護綠協管員』,使用特制的無線數據采集設備進行協助管理。
每1萬平方米區域為一個網格
此次『數字城管』二期建設,哈爾濱市將進一步創新城市管理體制,落實市、區、街三級管理和市、區、街、社區四級網格責任,並組建監督、執法、應急三支隊伍。
據了解,按照建設部對『數字城管』試點城市的統一要求,借鑒前兩批國內試點城市建設經驗,哈爾濱市在完善現有市、區城市管理監督指揮組織機構的同時,進一步明確市、區城管委和城管辦的職能,將全市按照屬地原則劃分成若乾個1萬平方米左右單元網格,市、區、街、社區各司其職,再造城市管理新流程。
在體制建設中,哈爾濱市還將組建監督、執法、應急三支隊伍。監督員隊伍擬利用現有城市護綠協管員和各區城管協理員隊伍,使其一職多能,按照單元網格,落實信息采集和監管責任;執法隊伍以城管執法局為主體;應急隊伍以各行業、各部門現有應急搶險隊伍為基礎,保證城市管理應急事件的及時處置。
突發事件先處理後分責
據介紹,在『數字城管』建設過程中,哈爾濱市將建立長效管理、多元參與、監督評價、多元監督、資金保障等相關工作機制。
據介紹,以前出現道路塌陷、『馬葫蘆』陷車等突發事件時,管理部門需要先找到相關責任部門,再由責任部門進行處理。一旦遇到無主體責任事故,事故處理往往一拖再拖,百姓利益和政府形象同時受到損害。為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哈爾濱市擬建立資金保障機制,在市、區年度預算中增設城市管理突發事件應急搶險和無主體責任事故處理專項資金,發生突發事件後,由管理部門對事故進行及時處理,事後再劃分事故責任。
在『數字城管』二期工程中,哈爾濱市還將探索建立城市管理長效機制,建立城市管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無縫連接的責任體系,綜合運用信息化技術和網格化管理新模式,消除職責不清、相互扯皮、交叉管理和管理盲點問題,形成全覆蓋、全過程的城市管理長效機制;同時,進一步完善社會參與機制、監督評價機制和多元監督機制,為數字城管工作有序開展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