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8日電 今年的語文試題充分體現了新課改的導向作用,引導考生關注社會、認識社會、了解社會,從而辨證地看待、評價社會,試題難易度與去年基本一致;數學試題難度與去年整體相當,增加了對新課改教材中新增內容的考查,有兩道大題是『拉檔』題。昨天是高考第一天,就語文、數學兩個科目的試題情況,記者請哈師大附中高級教師、教研室主任宮東亮,哈九中數學教研組組長孫慧敏兩位老師進行了簡要評析。
語文
注重傳統文化關注了解社會
今年高考語文試題保持了高考的連續性、穩定性,試題題型與題量穩定,題量與去年一致,都是21道,試題難易程度與去年差不多。試題中出現了久已不見的『老題型』,上世紀90年代曾經考過的『虛詞使用』在今年試卷中再度『亮相』,這有些出乎意料。宮老師認為,高考試題越來越立足於側重考查學生的基本能力,單純的『題型新穎』在新課改中不是高考追求的目標。
不回避社會熱點問題是今年語文試卷的一大特點,很多試題都與奧運聯系、與社會熱點話題聯系。如作為語文考試的『重頭戲』,今年的高考作文是給材料作文,通過社會知名歌手叢飛生病住院時他之前資助過的學生無人過問以及受過希望工程資助的學生把錢再捐給需要幫助的人這兩個材料,讓考生自選角度、自立中心、自擬題目,寫一篇作文。宮老師表示,這篇作文選中了當今社會的一個熱點話題:許多貧困大學生在接受幫助後,不知回報,有的還做了一些傷害別人的事。命題者沒有在立意上『兜圈子』,就是讓考生在作文中體會回報與感恩。因為與學生生活貼近,作文比去年好寫,讓每個學生都有話可說,體現了作文的生活化、現實化。
今年的背誦題是二選一,其中一篇是讓考生背誦莊子的《逍遙游》(5分),據了解,這篇文章不是考綱中要求需要背誦的,因此很多考生因為答不上來而沒有選擇這道題;而現代文閱讀是茅盾的《海南雜記》、文言文題選的是唐史,這些試題均發出了一個『信號』———即使是實行新課改,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經典也不能捨棄,讀經典、考經典將是今後考試的一種發展趨勢。
宮老師表示,今年的高考語文試題給未來的考生和中學教師都提了個醒兒,在日常學習中,不能關起門來『悶頭』學,而是既要注重學習傳統文化、經典,又要關注、了解社會,增加對社會的認識。學校也要結合新課改,多開設選修課,增加研究性、探究性的學習,培養綜合素質強的學生。
數學
難度與去年相當內容與課改對接
今年高考數學試題在重點考查基礎知識的同時,側重對考生能力的考查,整套試題完全在『意料之中』,和學校在高考復習時的思路一致。孫慧敏老師分析,數學試卷延續了前兩年的試題結構,題量分配沒有變化,強化了對主乾知識的考查,如概率、函數思想、解析幾何、立體幾何等在試卷中都保持了較高的比例,還突出考查了導數的幾何意義等。同時,強調基本的數學思想和方法,通過概率、排列組合等試題,考查學生數學思想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統計中的『正態分布』今年首次出現在試題中,孫慧敏老師認為,從2003年開始,哈爾濱市高中開始逐漸使用新課改教材,教材中也逐年增加了一些新內容,通過近幾年高考考查內容可以發現,高考正在逐年深入考查新教材中新增的內容,以便於與新課改內容『對接』,在高考中實現新課改的『軟著陸』。這也就意味著,今後老師在教學、學生在學習時,都要注意這方面的新增內容。
據了解,今年數學大題仍為六道,其中最後兩道大題是『拉檔』題,一道是數列題,一道是導數題,總分為24分,分值比去年降低了2分。總之,孫老師認為,今年的數學試題總體非常平穩,區分度較好,成績中等或偏弱的學生也不會感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