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北網6月8日電(記者 邱士民 黃健)在今天上午進行的『網絡媒體龍江行』啟動儀式暨黑龍江省情介紹會上,省國資委副主任蓋魯林向參加此次活動的網絡媒體記者介紹了黑龍江省國企改革情況。
2003年6月,省委省政府搶抓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的歷史機遇,針對我省國有企業所有制結構單一、國有經濟比重偏高、市場化程度低、結構調整緩慢、歷史包袱沈重、經濟發展活力不足的突出問題,果斷決定把國企改革作為振興戰略的突破口和『第一硬仗』,經過全省上下的攻堅克難,到2006年底,以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的三年改革攻堅戰役,如期完成。產權和投資主體呈現多元化,國有經濟比重大幅下降,歷史包袱基本解決,市場化程度穩定提高,發展活力逐步顯現,結構調整步伐加快,有效地解決了制約我省經濟發展的體制性和結構性問題。
截至2006年底,全省累計完成改制企業3302戶,佔應改制企業3467戶的96%。其中累計完成改制的大中型企業193戶,佔全部應改制大中型企業201戶的96%。完成改制後的大中型企業,國有及國有控股35戶,佔已改制193戶的18.1%,參股和混合所有35戶,佔18.1%,全部退出123戶,佔63.8%。現保留的國有企業基本上實現了產權和投資主體多元化。這一所有制結構改變是我省歷史上從未有過的。改制企業基本上按照市場化要求合理配置資源。
按照國有經濟有進有退的要求,通過開放式招商改制,全力推進國企兼並、破產、重組。壯大了一批強勢企業。哈啤出讓國有股權引進世界最大啤酒商美國AB公司,年生產能力達到了150萬噸,全國排名由第10位上昇到第4位;哈藥集團與中信資本、美國華平投資、辰能投資合資合作,引進資金20.35億元,國有資本控制力由36億元,提高到56.7億元。組建了一批集團化企業。我省四大國有重點煤礦通過資源整合,組建龍煤集團以來,生產經營形勢持續好轉。2006年實現主營收入134億元,實現利潤13.5億元,上繳稅金19.8億元,成為我省第一家資產和銷售收入『雙百億』的國有大型企業集團。黑龍江石油化工、黑龍江化工、齊化工三戶企業主動找帥當兵,加入了中國化工集團。中煤集團公司整體接收了哈依煤氣上游企業資產,擬投資200億元,上馬年產180萬噸甲醇和年產60萬噸烯烴項目。劣勢企業破產重組成效顯著。實施政策性破產以來,我省爭取中央財政補貼資金99.4億元,列全國第一位。三年來,國家共批准我省政策性破產60戶,破產終結25戶,核銷金融債權40.4億元,爭取中央財政補貼資金65.7億元,安置職工15.8萬人。其中,齊齊哈爾一、二機床實施政策性破產,共核銷金融機構債權12.4億元,消滅9.3億元的虧損源,破產重組後,企業扭虧為盈,成為我國重型數控機床知名企業。第三,制約企業發展的歷史包袱得到有效處置,企業生機活力不斷增強。處置了金融債務。三年來,全省債權銀行共剝離國有企業債務688.4億元,四大資產管理公司處置債務達493.2億元,全省有近200多億元呆滯資產被盤活。僅全省地方國有企業與信達、東方兩個資產管理公司就處置了298.6億元的金融債務。省出資企業三年來,共和解債務122.2億元,增加所有者權益74.8億元,降低出資企業負債率13.5個百分點。分離了企業冗員。全省有近3000戶國有企業卸掉了冗員包袱,為改制創造了條件。剝離了企業辦社會職能。全省共分離企業辦中小學611所,涉及教職工6.4萬人,分離公安機構30個。同時,全省73戶地方國有企業的555個輔業單位實現了主輔分離、輔業改制,改制面達95%,共分流安置人員11.5萬人。
改制企業職工合法權益得到切實維護。完成了社保並軌試點工作。全省183萬人完成了社保並軌,其中地方困難企業160.5萬人,共支付經濟補償金134.3億元。大部分改制企業職工接續了社保。124.3萬人接續了養老保險,24.3萬人接續了醫療保險,31.5萬人接續了失業保險。拓寬了就業和再就業渠道。據不完全統計,哈、齊、牡、佳、雞五個改制任務較重的市,有近50萬下崗人員實現再就業。改制企業職工分享了改革發展成果。招商改制、資產重組使企業獲得新生,提昇了企業的競爭力,職工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改善。龍煤集團資產重組後,經濟效益提高,先後為職工交納了8.6億元的社會保險;投入2600萬元,提高了礦工中餐標准;償還了拖欠職工14年之久的8.3億元工資。2005年至2006年,生產安全投入16.1億元,礦工人身安全條件得到了改善。改制後的哈量集團通過員工出資7108萬元,回購了華融、信達及東方公司的2.8億元金融債權,使員工股本佔到企業總股本的44%。國際煤機收購雞煤機和佳煤機,補發了職工工資、醫藥費、失業保險等2300萬元陳欠款,在100%職工上崗條件下,支付了3億多經濟補償金及內退和離退休安置費。
國有資產監管得到進一步強化。在改制中形成了『四見面(改革政策、改制方案、職工安置、經濟補償同職工見面)、五監督(監事會監督、產權部門監督、紀檢監察監督、財務總監監督、中介機構監督)、七把關(清產核資審計評估關、招商出讓關、產權交易關、運行監督關、債務處置關、民主參與關、案件查處關)』和『四查四看』(查企業轉制程序和手續,看是否完備齊全;查法人治理結構,看是否按公司法的規定運作;查內部經營管理機制,看企業是否重新煥發生機;查相關政策執行情況,看是否切實保障職工利益)為主要內容的工作機制。規范產權交易,強力推進企業國有產權入市交易,從制度上防范了改制過程中的資產流失。
今年和今後一個時期,我省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在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調整上邁出新步伐,在深化產權制度改革上取得新進展,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規范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上實現新突破,在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上開創新局面,在加強和改進國有企業黨建上取得新成效,在增強國有經濟控制力、影響力、帶動力,促進全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上做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