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北網6月8日電(記者 邱士民 黃健)在今天上午進行的『網絡媒體龍江行』啟動儀式暨黑龍江省情介紹會上,省農委主任李榮向參加此次活動的網絡媒體記者介紹黑龍江省農業發展情況時表示,目前農村形勢是歷史上最好的時期。近幾年,黑龍江省認真貫徹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堅持以農民增收為目標,大力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全面落實各項惠農富民政策,加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不斷深化農村改革,全省連續三年實現了糧食增產、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新農村建設實現良好開局。去年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3552元,比上年增長10.3%,比2003年增加1043元,年均增長13.8%。
去年全省糧食總產達756億斤,創歷史最高水平,比2003年增加253.5億斤。商品量達500億斤以上,列全國第1位。近三年我省累計增產糧食595.6億斤,佔全國同期糧食增量的20%,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貢獻。
實施主輔換位戰略大力發展畜牧業後,去年全省肉、蛋、奶產量分別達到330萬噸、107萬噸和510萬噸,分別比2003年增長51.9%、18.5%和67.8%。牧業產值佔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42%,比2003年提高6.4個百分點。
我省把推進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作為農民增收新的增長點,全面啟動『陽光工程』和『百萬農民工培訓工程』,強化技能培訓、服務對接和權益保護等措施,全省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去年全省轉移農村勞動力451萬人,實現勞務收入164億元,分別比2003年增長84.1%和1.5倍。
發揮資源優勢,發展綠色食品,去年全省綠色食品認證數量達到1054個,綠色食品種植面積發展到4150萬畝,分別比2003年增長72.8%和1.3倍;綠色食品生產總量達到1800萬噸,比2003年增長1.6倍,佔全國總量的1/ 5以上。全省綠色食品種植面積、綠標認證數量、市場佔有率繼續保持全國第一位。
我省充分發揮了農產品總量大的優勢,堅持抓龍頭、抓基地、抓聯結,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迅速提高。去年全省規模以上龍頭企業發展到1500戶,農產品加工業實現銷售收入1150億元,分別比2003年增長62%和1.6倍。龍頭企業銷售收入超億元的有107戶,最大的已超80億元。規模以上龍頭企業牽動種植業基地面積6000萬畝,帶動農戶185萬戶,戶均增收1500元,分別比2003年增長17.6%、21.7%和29.8%。
經過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全面提昇了區域經濟合作共建水平。去年全省縣域生產總值達2185億元,縣域全口徑財政收入達119.9億元,縣域工業增加值實現550.0億元,分別比2002年增長57.2%、39.1%和84.9%。積極推進場縣共建。全省場縣共建已由最初的一縣一場發展到27個縣、67個農場,擴大了合作領域,提昇了合作共建水平。
在加強農村服務體系建設過程中,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堅持完善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建設,組織全省農業科研院所、農業大專院校、農技推廣部門與縣市開展科技合作共建,為農民提供全程科技服務。2006年全省科技共建已覆蓋所有縣市,共建立農業科技示范園區650個,培訓農民503萬人次,農業標准化實施面積達到1.3億畝,比2003年增長1.1倍。切實加強營銷體系建設,全省新建了一批區域批發市場,新建、擴建了一大批縣市和鄉鎮農貿市場,農村經紀人隊伍發展到50多萬人,搞活了農產品流通。不斷完善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建設了黑龍江農業信息平臺,扶持13個市地、120個縣市區建立局域網和933個鄉鎮網絡終端,全省農業信息網絡已覆蓋到90%以上的行政村,部分農產品實現了網上交易。
全面推進農村稅費改革,在全部免征農業稅的基礎上,完善了以縣為主的農村辦學體制和經費保障機制,全面推行了『鄉財鄉用縣監管』和『村財民理鄉代管』的鄉村財政財務體制。
去年全省按照『集中抓發展,重點抓試點,面上抓推進』的要求,全面啟動了新農村建設工作。制定了全省新農村建設規劃,組織實施了『百鄉千村』試點,開展了中省直單位對試點鄉村的幫建工作。2006年全省農村公路完成建設裡程14126公裡,新建飲水工程1542處、戶用沼氣池2.1萬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縣(市)發展到33個、參合率達到83.7%,大病救助農村貧困群眾43.4萬人次。全面建立農村低保制度,全省有73萬貧困群眾享受低保。
今年,黑龍江省要深入貫徹第十次黨代會精神,全省圍繞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和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重點做好五個方面工作。一是大力培育優勢主導產業,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二是加強農業基礎建設,努力提高現代農業物質裝備水平。三是加快農業科技進步,為發展現代農業提供科技支橕。四是深入推進場縣共建,加快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五是加強農村基礎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