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9日電 記者從市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獲悉,2007年哈爾濱市新農村建設以抓好『四個提高』、推進『十項建設』和『四個加快』為主要內容,重點辦好18件實事。
提高農民收入水平和創業能力
抓好『四個提高』,即:提高農民收入水平,重點拓寬糧食增產增收、糧食加工轉化增收、糧食過腹轉化增收、多種經營生產增收和外出務工增收等5個增收致富途徑,確保今年農民人均純收入比上年增長6%。
提高優良品種和先進實用技術的覆蓋率,抓好1個萬畝和12個千畝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建設,實施重大農業攻關計劃30項,優良品種覆蓋率達到98.5%。推廣應用先進適用技術53項,農業標准化實施面積達到1500萬畝,測土配方施肥面積擴大到1000萬畝。培植科技示范大戶1萬戶,輻射帶動10萬戶。全年建設完善30個畜牧良種繁育站點,新建、改造標准化規模牧業小區20個,建設兩個萬頭奶牛場。
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今年重點培育省級龍頭企業31戶,市級龍頭企業68戶,帶動農戶80萬戶。扶持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村新型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到1000個。無公害、綠色和有機食品基地認證面積達到2200萬畝,認證產品突破600個。
提高農民就業和創業能力。加強對農民科技培訓和就業技能培訓,全年農民科技培訓150萬人次,培訓農民工35萬人,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120萬人。
開工建設農村公路1500公裡
推進『十項建設』,即:
推進中心城鎮建設,重點建設40個區域中心鎮。
推進道路交通建設,今年開工建設農村公路1500公裡,開闢、調整、延伸農村客運線路30條,建設鄉鎮客運站8個。
推進農田水利和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抓好水庫除險加固和亞布力水庫立項,搞好呼蘭河堤防、三家子堤防和群力堤防工程建設,推進西泉眼、友誼、香磨山、倭肯山、龍鳳山五大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全年加固維修水庫15座、新建塘壩30座,新增灌溉面積9.1萬畝,完成旱田節水灌溉工程6處,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0萬畝。完成農村飲水安全工程150處,解決150個村屯、10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
推進農業機械化建設,扶持壯大地方農機裝備工業企業,全年生產1萬臺農機裝備。以水稻全程機械化為突破口,加大農機裝備和農民購機補貼力度,增加農機總動力500萬千瓦以上,機械作業水平提高5至6個百分點;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加快『金農』工程以及農業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公用數據庫開發和『三電合一』工程建設,選擇20個村進行農業信息化示范村建設。
推進農村市場體系建設,加強專業批發市場建設,完善新勝蛋禽批發市場和西集、賓安、蘭棱、道臺橋等大畜牧批發市場功能,建設和改造標准化農家店600個。深入實施農村藥品『兩網』建設,實現鄉鄉村村都有藥品連鎖分店。以市供銷社為龍頭,在農村建立60個生資連鎖店;
推進農村能源建設,建設20處大中型沼氣工程,建設9000個『一池三改』農村戶用沼氣示范戶,農村能源綜合利用示范戶2000戶;
推進農村住房建設,落實好『兩免一貸一補』政策(即免費提供住宅涉及圖紙、免收各種規費,發放住房貸款,有條件的地方給予適當補助),今年完成農村康居工程住宅面積200萬平方米,村鎮住房磚瓦化普及率達到74.75%。
推進農村生態環境建設,造林綠化10萬畝,綠化達標村屯800個,創建省級以上生態示范縣(市)1個、生態文明示范村20個;推進貧困村新型家園建設,年內完成62個貧困村整村推進任務。
全部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
實現『四個加快』,即:
加快發展農村教育事業,全部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為貧困家庭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提高貧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費補助標准。今年投資3000萬元支持農村中小學寄宿制學校建設和培訓農村中小學教師6000名,籌集發放貧困學生助學專項資金1000萬元,資助5.5萬名貧困生。
加快發展農村醫療衛生事業,所有縣(市)全部納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范圍,試點縣農村常住人口參合率達到85%以上。全年新建、改造鄉鎮衛生院11所、農村衛生所40個,組織62所城市醫院對口支援縣鄉醫療機構。完善市、縣、鄉三級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網絡,推行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政策。
加快發展農村文化事業,完成城網光纜改造130公裡,農網光纜改造420公裡。2007年全市農村有線電視覆蓋率達到60%,試點鄉鎮農村有線電視入戶率達到42%。新建改造文化活動中心80個、健身休閑廣場20個、體育示范點30個、圖書室100個。
加快建立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完善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開展新型農民養老保險試點工作,完善農村醫療救助、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制度和五保戶供養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