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日下午,在道外區景興胡同25號門前,已經84歲的溫老太坐在門前的陰涼處,看著進進出出忙著收拾物品的兒女們。記者往下邁了兩級臺階後走進老人潮濕、陰暗的家。房子只有30平方米,窗戶上面幾乎和外面的地面一樣高。溫老太62歲的女兒說,他們全家在這裡住了50多年,原來房子和地面一樣高,可是由於這裡離松花江太近了,每年到了漲水期,家裡的地面就往外滲水。特別是松花江水位超過警戒線後,有關部門在松花江邊抗洪,他們就在家中『抗洪』。不但地面往外滲水,而且灶坑裡也往外冒水,久而久之,房子開始下沈。住在這個潮濕的屋子裡,全家人都不同程度地患上了風濕病。這回終於盼到拆遷了,在這間房子裡住了大半輩子的母親,在晚年終於可以住上盼望已久的樓房了。
已搬離這個院10年的李女士說,聽說老房子要動遷,她特意來這裡『故地重游』,可站在房前尋找了大半天,也沒找到自己家的房子。李女士說,10年前,院子裡只有幾間煤棚子,沒想到10年後老院子變得破爛不堪了,到處是居民堆放的舊物,路面越來越窄,存在很多的安全隱患。『這樣的大院拆得越早越好。』
在北十九道街101號大院張先生家中,幾個鄰居正在一起議論拆遷後是選擇貨幣補償還是產權調換。40餘歲的張先生說,這裡是哈爾濱毛織廠的家屬區,已經有六七十年的歷史。父輩們很多都是同事關系,所以現在鄰居們都處得非常融洽。這次要搬家了,雖然也是大家期盼已久的,但是真要彼此分開了,還有點捨不得。大家都約定一起到政府指定的產權置換地買房,以後還做鄰居。
責任編輯:張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