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金皇陵陵址文物頻遭毀 陵區地表文物漫山散落亟待保護
2007-06-12 13:54:27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冷潔冰 高大力 張育新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6月12日電 從阿城松峰山向西近50公裡的山谷中,有多處金代皇帝陵寢遺址。氣勢磅礡的胡凱山視野開闊,曾經是金太祖和金太宗的陵寢———和陵,在金上京地區的皇家陵寢中地位最為顯赫。日前,記者隨同有關部門踏查時發現,皇陵陵址殘存的地表文物,都已經被盜寶人毀壞,這些散布荒野的文物亟待保護。

  阿城是女真肇興之地,是金朝的開國都城(1115———1153年)。女真族同其他民族一道在這裡創造了獨具特色的金源文化。金朝政權在此歷太祖、太宗、熙宗和海陵王四帝,凡38年。和陵所在的胡凱山,又稱老母頂山,東西橫臥、坐北朝南,山南寬闊平緩但兩邊隆起,山北陡峭險峻,像一道天然屏障。

  從胡凱山下的松峰山鎮三清屯出發,大約半個多小時路程,郁郁蔥蔥的樟子松出現在眼前,和陵遺址就深藏在密林之中。走到半山腰時,便有石人、石羊等遺存。兩個臥倒的石人身材十分高大魁梧,只可惜,他們的頭部均被損毀,石人附近的一尊石羊頭部也同樣遭到了破壞。再往上走,還有兩尊長滿苔蘚的石贔?,一尊頭部朝南、一尊朝北,背上均刻有較為清晰的紋飾,但上面的碑身已經不見了。大山深處,還有一處底部積滿了雨水的墓穴,裡面零散的分布著三塊石板,據悉是棺槨的材料。史書記載,金太祖死後,曾被『葬宮城西南』(即金上京皇城遺址附近金太祖初葬陵),後被遷葬到和陵。金太宗死後,也同樣被葬在那裡,分恭陵和叡陵。1153年金海陵王遷都北京後,將金太祖、太宗陵寢遷葬到北京大房山,和陵成為皇陵陵址,地上依然保留為數眾多的皇家陵寢遺存。

  附近村民說,當地曾有一位姓張的老漢在和陵盜挖了整整60年,最後什麼也沒有挖到。現在,一些盜掘者仍在和陵陵址盜掘不止,陵址一帶,盜墓者留下的痕跡隨處可見。一個長3米,寬1米,高1.5米的深坑,很可能就是盜墓者新挖的。附近還有火堆殘渣,被丟棄的空香煙盒等,證明盜墓者最近在這裡活動過。

  對此,當地政府表示,將對和陵一帶珍貴的文物遺存,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發現盜墓者將嚴懲不貸。

責任編輯:強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