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在1984年,中國政府即在《中英聯合聲明》中承諾:香港回歸祖國後,現行社會、經濟制度不變,生活方式不變,現行法律基本不變。
站在回歸十年後的時間基點回望,香港在『變』與『不變』中克服重重困難、沈著應對,東方之珠回到祖國懷抱後,光芒更耀眼。
在這十年前後,有不少哈爾濱人或因工作需要,或為尋求更好的發展平臺,離開家鄉、涉足香港。在他們眼中,十年的回歸歷程,香港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他們的生活又產生了哪些轉變?在香港第十個回歸紀念日來臨之際,本報記者采訪了一批曾經或正在香港發展的哈爾濱人,聽他們講述『哈爾濱人在香港』的故事———劉晚亭,1982年生,黑龍江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畢業後,赴港浸會大學攻讀傳播學碩士,現任香港富泰金融集團項目經理。
感言:哈爾濱給我最大的財富,就是讓我走出去時,可以很坦然很自豪地告訴別人,我是哈爾濱人,我來自哈爾濱。
1997年7月1日凌晨,在全世界華人都關注香港回歸的那一刻,剛剛初中畢業的劉晚亭坐在哈爾濱的家裡,收看電視現場直播;而香港回歸10年後的今天,她已拿到香港浸會大學傳播學的碩士學位,並在那裡工作、居住,等待著和其他香港市民一起,歡慶香港回歸10周年的一刻。
『哈爾濱女孩讓我很自豪』
劉晚亭說,哈爾濱給她最大的財富,就是讓她無論到哪都可以很坦然很自豪地說,我是哈爾濱人。在她認識的香港人中,幾乎都知道哈爾濱,這座城市在他們心目中非常特殊,因為哈爾濱女孩美,皮膚好,普通話標准,還有就是酒量好。
香港回歸後,香港人學習普通話時,哈爾濱人的普通話很容易被接受,因其發音普遍標准。有時劉晚亭乘出租車,經常被司機充當練習普通話的『搭子』。一次,司機甚至因為自己有個朋友也是哈爾濱人而不收她的車費。這讓她在來到香港之初,備添許多自信。
『女人找工作比男人容易』
2004年,劉晚亭從黑龍江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畢業後,選擇到香港浸會大學攻讀傳播學碩士學位。劉晚亭說,香港是座『女人的城市』,一是香港是女性化的城市,二是女人在這裡生存相對比較適應一點。
大學時,劉晚亭的專有發型是板寸,記者再見到她時,秀發已飄至肩頭的她說,在那邊工作,化淡妝是一項基本禮貌。
畢業後的劉晚亭換過兩份工作。香港的工作壓力普遍很大,但她說她並不害怕失業,因為在香港,女人找工作要比男人容易。這首先緣於香港服務業發達,其次,香港女人工作起來非常拼命,每天在公司做15個小時是很正常的,在學歷、專業素質、技能上,完全不遜於男人,而且聰明、有上進心。再者,在香港每天基本要用三種語言,女性的語言能力普遍比男人要好,所以香港是世界上少有的『女人社會』。
轉行金融界,坦然而堅韌
抵港後的劉晚亭驚訝地發現,香港是名副其實的金融中心,基本上是全民炒股。所以她拿到傳媒學碩士學位後,卻選擇了與金融有關的職業,這無異於轉行,一開始,她連一些基本術語都聽不懂。
劉晚亭說,對於每天9時上班、幾乎每晚12點鍾纔下班的她來說,工作帶走了她個人自我的一部分。記者問她是否因此而沒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她說,應該說是時間久了,慢慢地已經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了,從前文科生的諸多喜好似乎離己太遠,環境讓你變得回不去了。
但在港工作卻如她當初所願,為她開拓了國際視野,使其能力得到了正規訓練,例如,她上一份工作中的一個任務,是要打電話往巴勒斯坦聯絡,這在國內的工作中幾乎是不可能遇到的事———拿有的換沒有的,得失之間,記者認為她是坦然而堅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