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舊)科技·衛生
搜 索
黑大哲學系77級學生深情回憶:我班大哥大姐
2007-06-13 14:26:57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楊彬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校園中的兵團三兄弟。

  東北網6月13日電 1981年底,臨近畢業的時候,我們班以優異的學習和工作成績被授予了黑龍江省高校『三好班級標兵』光榮稱號。四年時光,我們爭分奪秒,勤奮刻苦學習,離不開班級裡有這樣一群大哥和大姐人物。法學權威饒戈平

  我們班匯集了黑龍江省1977年高考文科成績最優秀的考生。黑龍江省文科考試『狀元』饒戈平是我們的大哥。他是1968年下鄉到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的北京知青,入學前是八一農大政治理論課教師,理論功底深厚。饒大哥在我們班只讀了一年多點時間,就考取了北京大學國際法碩士研究生,後來留北大任教,現任北大國際法學研究所所長,國家最權威的國際法專家。當年曾參與起草了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兩個《基本法》,據說近年出臺的《反分裂國家法》也是我們饒大哥主筆起草的。纔華橫溢祖國輝

  我們班的另一個『大哥』級別的同學是祖國輝。他是黑龍江省文科考試語文試卷滿分得主。入學之前是哈爾濱第三中學的語文教師,深度近視。祖大哥內斂深沈,不事張揚,國學功底極其深厚,文章常顯露魯迅、胡適遺風。遺憾的是,在我們入學的第二年秋天,祖大哥因車禍不幸身亡,英年早逝,痛失我班一位最好的大哥。後來我們常常設想,假如祖大哥活到今天,他一定是我們國家第一流的專家,國學大師級人物。謙謙兄長劉東輝

  我們班的第三個大哥是劉東輝。他之所以排第三,並不是因為他的年齡,而是當時他從1978年級跳級進入我們班的時候,饒大哥去了北京,祖大哥英年早逝,於是東輝就成為我們班後來長期的『大哥大』了。東輝大哥入學前是生產建設兵團一師獨立團副政委,但我們從他身上怎麼也看不出首長的架子,倒是更加符合一個兄長的模樣。論學問,他並不遜於前兩位大哥,跳級以後學習成績後來居上,名列前茅,文章也倍受老師和同學們的好評。為了解決學校糧食短缺,他與建設兵團聯系,為食堂采購了大批面粉和大米,可能還有豬肉豆油等。從此,我們用粗糧票也可以買饅頭和米飯了。

  鐵杆球迷孫承書

  還有一個是孫承書———孫大哥,1968年來黑龍江的上海知青。他平時性格內向,後來我們纔知道他是一個鐵杆的球迷。那年,中國足球隊爭取世界杯出線的生死大戰。上半場,當中國隊以0比2落後的時候,孫大哥失聲大哭。後來中國隊勝利大翻盤,以4比2擊敗對手,我們歡呼雀躍,孫大哥居然把我背在後背上滿走廊狂奔。孫大哥始終是我們班專業學習的典范。在孫大哥的輔導下,有好幾個同學畢業時都考取了國內知名大學的研究生。孫大哥自己也考入上海復旦大學哲學系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後來長期擔任復旦大學哲學系主任、博士研究生導師,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闡釋獨樹一幟。『專制』大姐姜忠

  除了這些大哥,我們班還有一個『大姐』級的人物——姜忠,她是班裡年齡最大的學生,前邊提到的那些『大哥』無一例外地都要尊稱她為『大姐』。大姐入學前是通河林業公安局副局長,有豐富的刑事偵查經驗,對同學的心理狀態了如指掌。大姐幾乎就是懷著當一個好『家長』的心態來到我們班的。她從來不擔任任何班級乾部,但班級的大事小情幾乎都是她說了纔算數。那時我們就深刻地體驗了什麼叫『專制』。大姐關心我們每一個同學,甚至包括婚姻大事。她經常采取『包辦代替』的傳統方式,但效果又往往出奇的好。畢業時,已經35歲的大姐只身獨闖深圳,親眼見證、參與了特區建設發展。曾擔任深圳大學黨委書記,現任深圳市政協副主席。

  2002年黨的十六大召開,我們班居然有兩個出席會議的代表。一個是當時的黑龍江省委副書記劉東輝,另一個是當時任山東省委副書記兼濟南市委書記的姜大明。大明是北京知青,在校的時候是我們班的團支部書記,還不夠『大哥』的資格,所以前面沒有提到他。

  自從世界有了『我班』開始到現在,彈指間已經整整30年了。當年我班同學是唱著那首『再過20年,我們來相會』的歌,分手離開母校的。轉眼間30年過去了,同學們都已經老了,小的四十七八,大的已接近退休年齡。還有幾個同學英年早逝。但是,那段難忘的人生已經鐫刻在我們記憶深處。

  (楊彬,1955年生人,北安市人,1977年考入黑龍江大學哲學系。1982年畢業留學校任教。現任黑龍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責任編輯:孫嵐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