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搜 索
看重民心 關注民生 同江市全力實施『惠民工程』
2007-06-13 21:01:22 來源:東北網  作者:王立峰 丁友 王樹林 候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同江市第一中學教學樓

  東北網6月13日電 市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同時,怎樣做纔能讓百姓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黑龍江省同江市本著以人為本、關注民生的執政理念,努力打造『惠民工程』。

  作為國家一類口岸城市,近年來,同江市大力推進市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經濟總量連年大幅增長,去年全市GDP實現12億元,同比增長13.3%,本級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3141萬元,同比增長19.6%。隨著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他們凸顯以人為本、關注民生的執政理念,把百姓最關注的就學、就醫、就業、社會保障等熱點、難點問題解決到位、落實到位。今年,同江市將解決民生問題列入今年全市12項重點工作之一,在今年政府投資建設的34項重點項目中,其中近一半涉及民生問題。他們將涉及民生問題的項目實施專項推進,實施了指揮長負責制,把工作目標層層細化分解,落實到具體部門、具體人員。在考核乾部和創優評先中,對民生問題解決不力的實行一票否決。同時市財政加大了向民生傾斜力度,各部門也把工作重點最大額度向民生傾斜,形成了全市一盤棋、齊抓民生民本的濃厚氛圍。


  為切實解決百姓關注的入學難題,這個市不斷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全市中小學辦學條件。2006年投資859萬元,對全市農村中小學危房進行全面改造,新建校捨10處,改造農村中小學危房86萬平方米,街津口教學樓、第二小學校捨、樂業一校教學樓等竣工交付使用。為使城鄉孩子享受同等受教育權利,全市全面落實『兩免一補』政策,初中和小學執行『一費制』,去年免費發放教科書26萬套,減免雜費74.3萬元,為貧困生捐款5.7萬元,663名中小學生受到資助,124人重返校園。農村教育網點布局不合理,農村中小學教學質量相對較差過去一直是同江百姓反映較多的問題,為有效提高農村辦學效率、提高教學質量,這個市加大了農村學校網點布局調整,撤並了16所村級小學,開展了送教下鄉和『村村大學生志願者』活動,同時抽調農村教師到市內學校跟崗學習,有效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

  今年這個市繼續把發展教育納入政府優先解決的重點工作,進一步加大財政對教育的投入,計劃投資200萬元,在市中心黃金地段,建設3000平方米的政府幼兒園;計劃投資450萬元,新建5000平方米職中綜合教學樓;新建4152平方米的第二中學寄宿樓;對臨江、三村、金川及前衛4所,總面積4515平方米的D級危房進行改造。這些項目的實施將極大改善全市中小學辦學條件,提高城鄉學生就學質量。


  為徹底解決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同江市制定出臺了《農村醫療救助實施方案》,對大病患者實施救助,去年共為30人發放大病救助款11.7萬元。他們不斷加大完善市、鄉(鎮)、村三級醫療網絡的投入,2006年建設完善了樂業、向陽等6個鄉鎮衛生院,建設了18個村級衛生所,並為10所鄉(鎮)衛生院增設了心電機、洗胃機等醫療設備,全市農村衛生醫療條件為之明顯提高。

  為了讓全市廣大農民都享受最基本、最實惠的醫療衛生服務,今年他們在全市積極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目前全市參加合作醫療的農民已經達到4.99萬人,參合率達到83.7%,全市農村病人從此有了一條看病就醫的綠色通道。同時今年他們還將在城區設立兩個社區服務中心、4到6個社區服務站,為居民提供一般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服務,真正使社區居民『足不出門,足不出區』就能享受到最基本的醫療保健服務。


  下崗職工再就業,既是群眾關注的熱點,也是政府棘手的難題。一方面,他們加大資金投入,通過『充電』、『淬火』等途徑,幫助下崗職工提高就業技能。去年先後舉辦了家政服務、計算機、物業管理、家電維修等多期培訓班。另一方面,他們竭盡全力為下崗職工擇業當『紅娘』,通過招商引資,吸引外來企業落戶同江,增加就業崗位,2006年僅宏森木業公司一家企業安排了1500多人就業。他們還大力鼓勵下崗職工自立創業,積極為創業人員發放《再就業優惠證》和小額優惠貸款,全市下崗職工再就業率明顯提高。

  為切實解決城市貧困群眾的生活困難,同江市不斷擴大低保覆蓋面,提高低保標准。去年以來全市新增低保對象636人,城市低保標准由每人每月104元提高到130元。2006年,同江市共發放低保資金323萬元,全市3358名低保戶實現了應保盡保。同時他們還實施了『千乾扶千貧』活動,在社區開設了扶貧超市,對困難居民開展實物救助、捐贈和互濟互助,全市接受社區救助的弱勢群體面達到90%以上。今年為進一步加強社會保障工作,同江市將重點做好擴大農村低保覆蓋面工作,落實好為國企退休職工發放御寒津貼和水電煤補貼、為城市低保戶發放取暖煤補貼、將企業職工遺屬全部納入城市低保等惠民政策,讓同江生活極其困難的群眾得到黨和國家陽光政策的惠顧。

  『經濟發展了,「口袋」鼓起來了,就是要讓百姓日子紅紅火火,率先嘗到改革變化帶來的富裕果實』。從人民群眾對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提高的贊譽和感慨之中,我們感悟到同江市以人為本的理念在昇華、建設和諧社會的步伐在加快。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責任編輯:李逢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