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13日電(張遠航 記者杜筱) 近日,哈醫大二院為一對『溶血』的雙胞胎男孩成功實施了全身換血的緊急治療。由於搶救及時,避免了由於延誤換血時機而引起嬰兒永久性腦癱的後果的發生。
7日下午,哈醫大二院兒內科接待了一對從綏芬河轉來的出生剛一天的雙胞胎重度黃疸患兒,其皮膚蒼黃、呼吸困難、哭聲微弱、四肢抽搐。經檢查,兩個小患者的膽紅素高出了正常值近20倍左右,心率為160次/分,同時,其母親血型被檢測為Rh陰性,雙胞胎血型均為Rh陽性,故被診斷為『Rh溶血癥』,急需換血治療,延誤換血時機的話,會引起嬰兒永久性腦癱,後果不堪設想。兒內科馬上確定了換血治療方案,同時藍光照射治療,等待換血。
在哈醫大二院血庫和哈爾濱市中心血站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下,800ml的Rh陰性血源被送到兒內科病房。但是對新生兒進行換血是一項技術含量很高的工作,而且換血的量要超過小患者全身血量的近兩倍之多。如果太快,嬰兒體溫會降低,血鉀過高,導致心律異常,引起心衰等情況。如果太慢,新鮮血液容易被外部環境污染,引起交叉感染和影響換血的療效。姚笠主任考慮到雙胞胎患者的特殊情況,馬上通知全科8名新生兒醫師立即到崗,組成兩個換血小組,從凌晨一點三十同時開始換血,醫生用針筒從新生兒的橈動脈,周圍靜脈同步抽出體內等量的血液,再輸入新鮮血液,每次為20毫昇……一管又一管,嚴密監測,精心治療。終於在凌晨三點三十分,換血成功結束。
在醫護人員的精心呵護下,3天後,這對雙胞胎康復出院。經檢查,兩個小家伙沒有留下任何後遺癥。
據姚笠主任介紹,新生兒發生溶血,最常見的是母嬰ABO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另外一種常見的溶血病發生在母嬰Rh血型不合。我國漢族人群中,90.66%以上的Rh血型為陽性,所以絕大多數的漢族男女Rh血型呈陽性,發生溶血的幾率小。如果是Rh血型不合溶血,一般要比ABO溶血更加嚴重,在母親子宮內就出現溶血,胎兒水腫,容易胎死腹中。即使不死亡,也會有嚴重貧血、黃疸,發生膽紅素腦病,引起神經系統後遺癥,嚴重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因此,在懷孕前應注意普查父母的血型。如果母親是O型血,特別是Rh陰性血型,或者既往有過死胎、胎兒水腫、重度黃疸病史者,應將孕婦轉至有條件檢查溶血抗體並能進行新生兒換血治療的醫療單位,確保嬰兒健康。
相關鏈接
Rh血型是因人類紅細胞表面存在的一種特殊抗原物質。凡紅細胞表面含有這種抗原的人的血型,為Rh陽性血型;不含的為Rh陰性血型。在我國漢族人群中,絕大多數為Rh陽性,Rh陰性者不足1%。Rh陽性血的嬰兒只能在輸入抗原非常少的Rh陰性血,纔能減少與他體內不明抗體的反應,纔能最大程度地減少危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