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15日電 題:俄羅斯『禁商令』給哈市帶來機遇——訪哈爾濱市社會科學院院長、研究員鮑海在14日的中俄大項目合作對策國際研討會上,哈爾濱市社會科學院院長、研究員鮑海春說:『2006年俄羅斯「禁止外國人在俄市場從事零售業」的政府令頒布至今,許多在俄經商的華人生意和財產遭受損失。但通過此舉,俄遠東城市民貿市場秩序得以規范,對中國商品的需求反而在加大,給哈爾濱市對俄經貿合作帶來了機遇。』
對俄經貿要適應俄方變化
鮑海春說,俄『禁商令』的實施,對在俄經商的華人無疑是『掃地清市』之舉。然而,許多俄羅斯人都表示,俄羅斯市場對中國商品的需求還是很大的,目前只要通過正規渠道過貨,在俄羅斯市場做批發生意還是可行的。同時,在俄羅斯市場上,以往華商家族式、各自為戰的經營方式由於實力薄弱、抗風險能力小,現在已經很少了。那些多年在俄市場上拼搏、有一定經濟實力和經驗的華商,開始培養和聘請俄羅斯人經營攤位,將經營延續下去。
由此可見,隨著俄『入世』時刻的臨近和經濟形勢的進一步好轉,其整頓商品市場和勞務市場環境、規范貿易秩序、打擊灰色進出口的力度將越來越大。俄羅斯不加選擇地吸納外國商品和勞務的時代即將結束,低質量的商品和低素質的勞務在俄羅斯的市場將越來越小。對俄經貿合作必須適應俄羅斯市場的這種變化,實現轉型和昇級。
對俄經貿要抓住當前機遇
鮑海春說,新形勢下,哈爾濱應該看到自己的機遇。一方面,俄加入世貿組織後,要向我國等世貿組織成員國開放市場。哈爾濱可憑借自己的優勢和實力開發俄羅斯較高層次的商品市場、勞務市場、技術市場、房地產市場。
另一方面,與我國內地包括東部沿海城市相比,哈爾濱市具有與俄羅斯地理鄰近、交通便利、歷史文化悠久、經貿科技合作關系密切的優勢。
此外,俄羅斯目前整頓零售商品市場,不允許外國人參與零售,受到打擊最嚴重的是那些倒包者及邊境地區的批發市場。根據對俄羅斯市場的分析,俄對中國商品的需求量是很大的,當灰色清關被取締,正規的商品貿易將會面臨新的機遇。
鮑海春認為,哈爾濱作為地方貿易的中心城市,要抓住機遇,從地產品入手,利用正規貿易渠道,加大對俄商品貿易的力度。對俄經貿主攻方向應是哈市在技術水平或成本水平上與俄羅斯相比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如家用電器、建材、藥品、家具、服裝、鞋類、文具、玩具、食品加工產業及某些門類的機器制造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