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15日電 『三年前,黑龍江就提出了「實現中俄經貿合作戰略昇級」。如今黑龍江已成為中國對俄經貿第一大省,表現出對俄經貿合作所具有的遠見卓識。』14日,在中俄大項目合作對策國際研討會上,中國駐俄羅斯前大使、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歐亞研究所所長李鳳林如此評價。
對俄經貿面臨歷史機遇
李鳳林說,2006年黑龍江實現對俄進出口額66.9億美元,同比增長17.8%,佔全國對俄貿易額的1/5。1996年中俄貿易額只有68.3億美元,2006年達到334億美元,10年增長近5倍。這些年來兩國經貿合作經歷了一個相互磨合的過程,從相互不夠了解而興起的自發式的『倒爺貿易』,到規范的正規貿易;從一般的貨物貿易到投資合作和經濟技術合作;從雙邊合作到三邊和多邊合作,這些都標志著中俄經貿合作已經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今後的10年將迎來大發展的新時期。
經貿合作需要互相理解
李鳳林說,近一段時期,俄羅斯對外貿易政策有所調整。比如,俄羅斯出臺規范零售商業活動的新法規。但我認為這是一個十分正確的決定,它並不是專門針對中國人的,它有助於規范中俄貿易。
所謂中國『非法移民』問題,實際上是同『倒爺貿易』相關聯的一個問題。在俄境內因簽證逾期而滯留的中國人,主要是因為未能售完所帶貨物,這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移民。從長遠發展的角度看,俄羅斯遠東和西伯利亞的開發需要從外國移民,但是俄羅斯不是一個移民國家,最終如何處理移民問題,要由俄方自己決定。至於中國方面,從來也沒有向任何國家和地區移民的計劃。
俄不會成為『原料附庸』
李鳳林說,目前,中方出口以輕紡產品為主,機電產品比例有所增加;俄方出口以原材料為主,而機電產品則呈下降趨勢。應該看到,這種商品結構大致符合目前兩國經濟的實際水平,重要的是要改變思維方式,實現優勢互補,互利雙贏。如果中國人去西伯利亞和遠東把大片過火林變成財富,對中俄雙方都有利。俄羅斯憑借其巨大的經濟和科技實力,永遠也不會成為任何國家的『原料附庸』。
中俄合作將邁進黃金期
李鳳林說,中俄關系發展勢頭良好,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今後幾年應該是發揮中俄合作巨大潛力的黃金時期。為此雙方應順應時代潮流,探索新的合作形式,使經貿合作走上一個新的高度。
首先,加大相互投資,發展行業生產合作。目前中俄在對方的實際投資在10億美元上下,遠未發揮實際潛力。隨著中俄兩國經濟騰飛和投資環境的不斷改善,相互投資將成為重要的合作形式。
其次,逐步落實能源領域的大型雙邊合作項目,鞏固和發展中俄在能源領域的戰略協作關系。
第三,加強中俄共同研究和開發力度,制定中長期科技合作規劃。俄羅斯是科技強國,在許多領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中國這些年來也在一些領域取得了重大進步。中俄優勢互補,定能創造出新的成果,充實中俄合作的內涵。
第四,加強服務貿易和金融領域的合作。其中吸引中國公司承包俄建築和農業生產項目具有很大的潛力。大力發展旅游業,積極開展網絡電訊方面的合作,力爭將其變成中俄合作的支柱產業。金融合作已有良好的基礎,前景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