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15日電 中俄兩國建立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已進入第二個十年。中俄經貿合作的整體水平同兩國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發展的水平相比,同兩國所擁有的經濟和科技潛力相比,還很不適應,還處在滯後狀態。實現中俄經貿科技合作戰略昇級,發展大型項目合作是關鍵。
目前,中俄相互投資額仍然較小。隨著中俄間政治關系不斷昇溫,務實的經濟關系成為共同矚目的焦點,以大項目合作促進中俄經貿等領域合作昇級成為極好的契合點。如何推動中俄大項目合作與中俄經貿科技合作戰略昇級?在2007年俄羅斯『中國年』這一特殊年份,在第18屆哈洽會拾階而上走向成熟的特殊時期,中俄政界、實業界和學術界代表齊聚中俄大項目合作對策國際研討會,在智慧碰撞中探尋著中俄合作的新路徑。
|
李鳳林(中華人民共和國駐俄羅斯聯邦前大使、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歐亞研究所所長)
目前中俄在對方的實際投資只在10億美元上下,遠未發揮中俄經濟的實際潛力。隨著中俄兩國經濟騰飛和投資環境的不斷改善,相互投資將成為重要的合作形式。
鮑海春(市社會科學院院長、研究員)
『禁商令』為對俄合作提供新機遇。從俄羅斯各項政府令的出臺,我們可以預見,隨著俄『入世』時刻的臨近和經濟形勢的進一步好轉,其整頓商品市場和勞務市場環境、規范貿易秩序、打擊灰色進出口的力度將越來越大。
?·?·米納基爾(俄羅斯科學院院士、哈巴羅夫斯克經濟研究所所長)
在經濟關系方面,俄羅斯正在越來越大程度地轉向亞太國家。發展俄聯邦東部地區經濟是加強俄聯邦經濟安全的主要手段。
曲偉(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院長、研究員)
未來5—10年將是黑龍江省對俄貿易進出口大發展的重要時期,對俄貿易面臨俄方整頓易貨貿易、發展正規貿易的戰略機遇。
?·?·布雷(俄羅斯遠東與外貝加爾地區跨地區協作聯合會副主席)
由於經濟穩定上昇,俄聯邦發展預算已經建立。這一切都迫使俄聯邦必須參與該地區的一體化進程。現在,促使俄聯邦參與東北亞地區一體化的前提已經具備。
新機遇 俄經濟『風向標』指向亞太
隨著中俄間政治關系不斷昇溫,務實的經濟關系也成為共同矚目的焦點,中俄經濟發展存在巨大機遇。
俄羅斯科學院院士、哈巴羅夫斯克經濟研究所所長?·?·米納基爾認為,在經濟關系方面俄羅斯正在越來越大程度地轉向亞太國家。按照2006年12月俄羅斯安全委員會的決議,發展俄聯邦東部地區經濟是加強俄聯邦經濟安全的主要手段,這是由於相互聯系的全球變化和對國際經濟關系體系的重新審視。
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院長、研究員曲偉認為,隨著中俄兩國政治上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發展,睦鄰友好關系的正式確立,中俄國家年活動的成功舉辦,特別是中俄兩國經濟分別以高於世界平均水平的幅度加快發展,中俄兩國分別做出振興東北和東部開發的戰略決策,這為中俄兩國特別是中俄兩國毗鄰地區的項目合作與經濟提供了諸多重大商機。另外,中俄邊境地區貿易進出口總量增長存在巨大商機。未來5—10年將是黑龍江省對俄貿易進出口大發展的重要時期,對俄貿易面臨俄方整頓易貨貿易、發展正規貿易的戰略機遇。
俄羅斯遠東與外貝加爾地區跨地區協作聯合會副主席?·?·布雷認為,俄東部與中國東北一體化前景廣闊。幾年前,俄羅斯還是以發展與西歐的一體化為主。今天,促使俄聯邦參與東北亞地區一體化的前提已經具備,主要包括:東北亞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一個中心,東北亞各國對能源及原料資源的需求不斷增加,俄聯邦與歐盟發展程度相差懸殊。
由於經濟穩定上昇,俄聯邦發展預算已經建立。這一切都迫使俄聯邦必須參與該地區的一體化進程。現在,促使俄聯邦參與東北亞地區一體化的前提已經具備。近年來,中俄關系不斷發展。目前這種關系正上昇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該階段的特點是兩國間的一體化進程正在加快。上世紀90年代末以前,有關中俄一體化的問題並未提及。兩國間現有的社會文化和歷史差別及經濟發展的差別是一體化加快的主要原因。
新挑戰 『禁商令』促策略調整
『禁商令』為對俄合作提供新機遇與新挑戰。市社會科學院院長、研究員鮑海春認為,從俄羅斯各項政府令的出臺,我們可以預見,隨著俄『入世』時刻的臨近和經濟形勢的進一步好轉,其整頓商品市場和勞務市場環境、規范貿易秩序、打擊灰色進出口的力度將越來越大。一方面,俄加入世貿組織後,要向我國等WTO成員國開放市場,邊境與內地在貿易條件上的差別將逐漸縮小。哈爾濱可憑借自己的優勢和實力開發俄羅斯較高層次的商品市場、勞務市場、技術市場、房地產市場。另一方面,雖然俄『入世』後開放市場給內地同樣帶來機遇,但哈爾濱市對俄合作的『地利』仍可使貨物、人員的流動更節省時間和費用;對俄合作的『人和』仍可使哈爾濱市與俄方伙伴的互信程度更高,經貿科技合作更緊密,更有成效。哈爾濱作為內陸中心城市,要抓住時機,進一步擴大正規外貿企業對俄羅斯的商品出口。俄『禁商令』的出臺,也為哈爾濱市『走出去』在俄開展生產加工合作、拓展和提高對俄投資合作水平提供了機遇。
總之,在中俄經貿合作發展的新形勢下,哈爾濱市面臨著發展的新機遇,應當發揮自己獨特的優勢,實現對俄經貿合作的轉型和昇級。在籌劃對俄加工貿易型投資時,要加強政府的宏觀調控和行業指導,統籌規劃,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積極穩妥地加以推進。
新模式 從重貿易轉向重投資
隨著中俄兩國經濟騰飛和投資環境的不斷改善,相互投資將成為重要的合作形式。中國駐俄羅斯聯邦前大使、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歐亞研究所所長李鳳林認為,今年3月胡錦濤主席訪俄時雙方發表的中俄聯合聲明及胡主席在出訪前接受俄媒體采訪時的講話,已經對中俄進一步發展經貿關系指出了方向。中俄正從重貿易轉向重投資,我們應該努力探索雙方合作的新模式。
首先,加大相互投資,發展行業生產合作。目前中俄在對方的實際投資只在10億美元上下,遠未發揮中俄經濟的實際潛力。隨著中俄兩國經濟騰飛和投資環境的不斷改善,相互投資將成為重要的合作形式。其次,逐步落實能源領域的大型雙邊合作項目,包括油氣和電力合作項目、核能項目,鞏固和發展中俄在能源領域全面、長期的戰略協作關系。第三,加強中俄共同研究和開發高新技術,制定中長期科技合作規劃。俄羅斯是科技強國,在許多領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中國這些年來也在一些領域取得了重大進步,在科技成果市場轉化方面具有一定優勢,中俄優勢互補,定能創造出新的成果。第四,加強服務貿易和金融領域的合作。其中吸引中國公司承包俄建築和農業生產項目具有很大的潛力。大力發展旅游業,積極開展網絡電訊方面的合作,都可能成為中俄合作的支柱產業。金融合作已有良好的基礎,前景廣闊。
俄羅斯遠東與外貝加爾地區跨地區協作聯合會副主席?·?·布雷認為,中俄一體化模式不僅有別於典型的歐洲模式,而且也不同於東南亞國家聯盟。目前中俄一體化進程正按第二種模式發展,即保持了各自政治上的獨立性。目前,中俄邊境已建立起了有助於俄羅斯遠東南部地區和中國東北各省相互促進發展的經濟空間。4000多公裡的邊界線及經濟上的互補性是俄羅斯遠東地區與中國經濟一體化發展的推動因素。
新路徑 搶抓十大商機
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院長、研究員曲偉認為,中俄大項目合作與經濟增長在10個方面存在商機:一、中俄邊境地區貿易進出口總量增長。二、中俄聯合開發加工俄羅斯森林資源。兩國應在發展森林資源合作上建立產業互補、雙贏互利的合作關系,建立中方出資金、出設備、出人力,俄方出資源、出政策、出管理的合作模式。三、中俄聯合開發加工俄羅斯礦產資源。中俄兩國應當制定相應的政策,鼓勵兩國企業聯手開發加工俄東部地區豐富的礦產資源。特別是鼓勵建立中方出資金、出勞務、出設備,俄方出資源、出政策、出管理的合資合作機制。四、中俄聯合開發轉化俄羅斯科技成果。通過建立中方出資金、出人力、出市場,俄方出技術、出人纔、佔股份的合作模式,實現互利雙贏。五、中俄合作開發遠東和全俄建築市場。六、中俄聯合開發俄羅斯廣袤土地資源。七、中俄聯合建設互市貿易區合資合作。八、中俄聯合打造貿易大通道合資合作。應以國家投資為主加快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同時調動中俄兩國企業參與加快建設步伐。九、中俄聯合開發俄羅斯旅游資源。十、中俄聯合建設出口加工區、保稅區。
新聞助讀 兩國能源合作有七項注意
1.開發薩哈林大陸架油氣田是一個從俄羅斯向中國增加供油的預選方案;2.2010年前,俄羅斯每年向中國供油增加至3000萬噸,還需提醒的是,中俄雙方還要研究俄羅斯向中國運輸補充油源的相關方案;3.中國積極向俄羅斯運輸和開采基礎設施方面進行投資,限制性條件是中方將根據俄羅斯戰略性部門投資法進行;4.雙方研究『俄羅斯石油』公司參與中國境內油氣田開發、加工和利用的相關方案;5.研究中國利用薩哈林項目資源,俄羅斯從2008年起向中國供氣的可能方案,即最多為每年200億立方米;6.俄羅斯擴大向中國出口煤炭,准許雙方公司相互參與對方境內的煤田地質勘探和開發;7.建設『中俄電力橋』項目,其造價為20億美元。預計到2010年前,俄羅斯公司參與在中國境內建設電站及相關的商品和服務出口總潛力為每年2億-4億美元。
新聞鏈接 哈爾濱對俄貿易呈現結構性變化
據海關統計,2006年,哈爾濱市對俄進出口完成1.5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8.82%,其中出口8823萬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8.7%,對俄出口貿易大幅提昇;進口6881萬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6.3%。出口佔進出口總額的比重56%,進口佔進出口總額的比重44%,出口自海關統計以來首次高於進口,實現了順差。特別是市屬企業對俄進出口貿易增長加快,進出口實現1.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4.27%,其中出口7439萬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73.94%,創對俄出口歷史最高水平;進口5708萬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9.43%。2006年,哈爾濱市對俄貿易改變了過去一直以進口佔主導地位的形勢,呈現結構性變化,哈爾濱市對俄羅斯的貿易合作呈現良好態勢。
中俄相互投資額仍然較小
至2005年年底,經商務部批准和備案的中國在俄累計投資項目共657個,協議投資額約9.77億美元。在俄羅斯的中資企業平均規模為45萬美元左右。中國在聖彼得堡建設的『波羅的海明珠』項目屬於投資規模較大的項目。至2005年年底,俄羅斯對華實際投資金額累計約5.41億美元,累計在華投資設立各類企業1849家,俄羅斯在華建設的最大項目是位於連雲港的田灣核電站。
項目預覽俄濱海邊疆區大型投資項目一覽
1.建設海洋石油運輸碼頭,即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石油運輸管道的終點站。這條石油運輸管道的一期工程已經開工:從泰捨特(伊爾庫茨克州)到斯科沃羅季諾(阿穆爾州)。以後再從斯科沃羅季諾延伸到大慶。這條石油運輸管道支線的年輸油能力約2000萬噸。在石油運輸管道主乾線二期工程———斯科沃羅季諾站到科濟米諾海灣(濱海邊疆區南部)竣工之前,俄羅斯將利用西伯利亞大鐵路向科濟米諾海灣地區運送石油。
2.在科濟米諾海灣,即石油運輸管道乾線的終點地區建設一個石油加工廠。該廠的規劃加工能力為2000萬噸原油,其中一期和二期工程的加工能力分別為1000萬噸原油。石油加工廠的建設成本大約為15億美元。
3.在大彼得灣俄羅斯島(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市的版圖裡)上建設的國際休閑旅游綜合體也是一個大型的投資項目。俄羅斯島的面積約為100平方公裡,海岸線非常曲折、海灣眾多,俄已完成該島各部分功能規劃。計劃建設一座大型的橋梁,計劃在該島上建設以下項目:通向俄羅斯島的橋梁、大型現代化的海洋水族館、含現代化技術裝備的國際會議中心、展覽中心(包括新聞中心)、太平洋海軍博物館含綜合設施的賓館、海產品開發設施、帆船運動俱樂部、水下活動中心等等。今年下半年,按照俄羅斯島投資項目的要求將開始制定詳細的計劃,其中包括制定城市建設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