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美國和俄羅斯專家稱:伙伴網建成了互聯網上的『中東鐵路』
2007-06-16 07:12:04 來源:東北網  作者:李越峰 張彩霞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6月16日電(記者 李越峰 張彩霞) 為期3天的中俄大項目合作對策國際研討會將在16日晚些時候在哈爾濱落幕。研討會上,中國首家綜合性俄語網站——伙伴網的記者們成為前來采訪的20多家媒體中最為活躍的群體。

  東北網作為此次國際研討會的協辦單位,他們派出了強大的采訪陣容,伙伴網的記者用俄語同與會俄代表交流,記者在現場采訪時經常看到,每當她們自報家門稱是來自伙伴網時,受訪對象總能像遇到久違的老朋友一樣,再次握手問好。

拉林接受伙伴網記者采訪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分院歷史研究所所長拉林B.L.先生在接受本臺與伙伴網聯合采訪時說,他在日常生活中,獲取中國信息最主要的渠道是從互聯網上獲取,經常訪問中國的兩個俄語網站是人民網和伙伴網,因為他們是中國的官方媒體,消息及時而可靠,對他的研究工作非常有意義,他還特別喜歡伙伴網上的圖片,雖然他上網不是為了這些圖片而來,但是對它們還是難以割捨,有時情不自禁的要多點擊看看圖片新聞內容。

參會美國學者王大衛

  出席會議的王大衛先生是美國人,這位個子不高,卻通曉漢語、俄語、日語、韓語的中國和俄羅斯歷史學者,在接受采訪時詼諧而幽默,他說很高興多年後能再次來到哈爾濱,很珍惜這次機會,因為哈爾濱在中俄兩國歷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和意義,這種意義今天的哈爾濱和100年前是一樣的,仍然沒有改變。哈爾濱的發展主要得益於中東鐵路的建立,鐵路促進了兩國貿易發展。就像你們伙伴網,這個網站的意義就是互聯網上的『中東鐵路』,網站雖然是漢語、俄語雙語的,但她不僅僅是中俄兩國的,因為她的訪問群體可以來自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所以她是世界的。哈爾濱是個交通樞紐,如果想從後貝加爾到海參崴建立大通道的話,必須通過松花江,那就必須得建橋,歷史上中俄兩國關系的發展,首先要建立好交通。伙伴網是互聯網上的信息交通樞紐,只有信息互通,纔能談得上貿易、合作等等。

責任編輯:杜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