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18日電 記者在哈洽會上了解到,由於省內人纔庫內錄入的俄語翻譯偏少,在本屆中俄大項目對策研討會上,黑龍江省只有一名同聲傳譯員———省社科院俄羅斯研究所65歲的趙立枝研究員。哈洽會期間出現了俄語翻譯難求的尷尬局面。
哈洽會召開之際,由於缺乏優秀的俄語同聲傳譯翻譯,從事對俄研究達45年之久、65歲的趙立枝研究員,不得不在關鍵時刻緊急救場,擔當一些重要中俄文化經濟活動的同聲傳譯工作。『咱們省內的同聲傳譯人纔奇缺,幾乎每次開重要會議都需要從北京請。』趙立枝老人擔懮地說,他這把年紀還在做同聲傳譯,體力上真是有些吃不消,如果大腦稍微一遲鈍,就會影響同聲傳譯的質量。
記者了解到,如果對中俄兩國的文化背景沒有比較全面的掌握,僅憑俄語流利,是不能出色地擔當同聲傳譯任務的。在哈洽會志願者裡,有一對金發碧眼的留學生孿生姐妹特別引人注目,她們的父母在聖彼得堡經商,經過在哈一年的學習,盡管姐妹倆對學漢語充滿熱情,但目前還停留在為來參展的俄羅斯客商做向導的水平。
在哈洽會現場,省人纔市場的鮑炳文經理向記者介紹,黑龍江省是全國最重要的俄語人纔基地。目前,每年省內至少有一萬餘人在學習俄語,中俄貿易的快速復蘇,為俄語人纔的成長提供了難得機遇,歷屆哈洽會的召開更給學俄語的人們提供了良好平臺。『五月中旬左右,來市場招聘俄語翻譯的特別多,許多用人單位對俄語人纔的需求是迫切的,待遇也比較優厚。』而省內人纔庫內錄入的100餘名俄語翻譯,遠遠無法滿足黑龍江省對俄貿易的大量需求。
據悉,根據中俄兩國政府簽署的中俄經貿合作綱要,到2010年兩國貿易額將達到600億美元,作為我國對俄經貿合作第一大省,在未來的幾年中培養大批俄語翻譯是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