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真情時刻
搜 索
千餘老知青聚首冰城 重溫激情燃燒的歲月
2007-06-18 09:24:48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張素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6月18日電 39年前的今天,毛澤東主席做了『6·18』批示,即『建立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從此,一批又一批知識青年前僕後繼開赴北大荒。

  39年太短,往事歷歷在目;1萬多天太長,兩鬢已染成霜。昨天,1000多名老知青相聚在哈爾濱植物園。『只有我們一同走過那段歲月的人相聚,纔感到自己依然年輕,北大荒精神是支橕我們生命的精神力量。』這是老知青的共同心聲。

  定睛看去仍是『青年』

  今年50多歲的李春花,因嚴重的關節炎,雙腿已完全變形,常年不下樓。此次聽說哈爾濱知青聯誼會組織了活動,說什麼也要趕來,植物園內2公裡多的路程,她竟『走』了近2個小時。『我能行!』她對每一位關懷她的老戰友頻頻點頭:『你們不知道,有多少年了,我沒有過這樣的輕松和激動……』

  得知這次聚會,當年在七星農場下鄉的北京知青韓世忠,特意從北京風塵僕僕趕到哈爾濱:『我們都是快六十歲的人了,人生聚少離多,能看看當年的老戰友實在是一種福分。』

  杜秀芝被老知青親切地稱為『知青小妹』。原來,她並沒有下過鄉,此次是替下過鄉的二姐杜秀普來的。杜秀普紮根在了北大荒,近40年來,一直在蘿北從事教育工作,由於趕不回來,她讓自己的小妹代替自己見一見昔日的戰友。

  在植物園,你常常能看到這樣的場面,大家激動地擁抱著,熱烈地傾訴著,瞇著眼睛細辨著當年戰友的模樣。正是:『鄉音未改風度添,紅顏褪去鶴發染,瞇眼相識不相認,定睛看去仍青年。』

  帶『烈士哥哥』一起聚會

  與大家見面時那種激動、歡暢的心情不同,55歲的纔桂芝的心情是感傷的。

  昨天,她帶來了哥哥的遺像和唯一的遺物:4卷《毛澤東選集》。她說,年長她3歲的哥哥長眠在了北大荒。

  纔桂芝的哥哥纔連晨1968年下鄉時在第5師49團9連,她在6師60團。1971年5月21日,纔連晨在連隊趕馬車時,由於馬受驚、狂奔,眼看著就要衝入剛剛放學的學生隊伍。纔連晨不顧一切死死地拽住了韁繩,結果人與馬車一同掉入旁邊的地溝。纔連晨的七根肋骨被馬踩斷,等被人抬上來呼喚他的名字時,他只嗯了一聲,就永遠地閉上了眼睛。

  『我們那代人根本不懂啥叫苦累,啥叫回報,啥叫犧牲。』二十五團的潘秀珍說,『多少次,我們毫不猶豫地衝向山火、燃燒的油罐。那時的人真、誠!想想那麼多長眠北大荒的戰友,今天我們能重聚,實在是一份幸運。』

  能吃苦的知青好找工作

  『找工作,只要你說是知青,肯定比一般人容易被接納,因為知青能吃苦。』韓世忠的話被大家認同。韓世忠說,在兵團時,蓋一座學校,從采石燒磚、打地基上房梁,到瓦工水暖木工,沒有知青乾不了的活。『繁重的耕種和工作,打磨了我們的意志,也歷練了我們的手藝,以至返城後找工作時,都比一般城裡人受接納,因為知青能吃苦,沒有他們乾不了的活……』

  在北安尾山農場下鄉的老知青徐某有一件刻骨銘心的事:『那時的冬天相當冷,晚上大家擠在火炕上,火炕中間有裂縫,火苗噌噌往上躥,點著了被褥和衣服,大家撲滅火後嘻嘻哈哈地滾到了一起,都樂得流出了眼淚……』

  太多太多的話嘮也嘮不完,太多太多的事印成了心底的照片.……伴隨著共和國的坎坷步伐,這些老知青們走過了跌宕浮沈的歲月。從他們笑對人生酸甜苦辣的豪邁中,分明能感受到,那一段悲歡離合的艱苦歲月,帶給他們更多的是收獲,這份收獲就是北大荒精神!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