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20日電 提起七臺河市越秀學校英語教師薛秀芝,在教育戰線上沒有不知道的。她33年如一日,用自己的辛勤汗水換來了桃李芬芳。
以苦為樂
當許多臨近退休的教師存在『混日子』思想時,薛老師卻時時處處起帶頭作用,熱心幫助年輕教師。學校新開設英語課,教學資料、教學輔助用品短缺,薛老師組織英語組教師利用早、午、晚和雙休日時間把《快樂英語》1—4冊書的1000多幅圖全部畫在卡片上。薛老師家離學校有50裡地,為節省時間她吃在食堂,住在宿捨,每晚畫到深夜,有時只睡幾個小時,就這樣還畫了一個月。由於吃飯不應時,薛老師的胃病又犯了,她瞞著所有人,扶著牆堅持上課。當看到學生對照圖片,流利地講著英語時,她就完全忘記了自己的苦痛,露出幸福的笑容。
以情感人
薛秀芝帶領的英語組,在教學中堅持『三心一主動』的工作作風,即:接待學生熱心、解答問題耐心、接受意見虛心,主動為家長排懮解難,用真誠的教學作風感染人。2004年春季開學第一天,四年二班轉來一位謝秀婷同學,英語無基礎,聽不懂,家長非常著急,不知如何是好。薛老師知道後,對家長說:『你們不用急,每天中午我給她補課。』壓在家長心裡的石頭終於落了地。該生學習刻苦,進步很快,現在不但英語課能跟上,而且還是班級的英語課代表呢!五年一班的劉洋同學父母離異,生活在奶奶家,他聰明好動,但學習不用功,薛老師深深懂得教育這樣的孩子,是需要特殊關愛的。她經常找劉洋談心,鼓勵他熱愛學習,在劉洋生日那天,薛老師把事先准備好的生日蛋糕送給他,感動得他流下了眼淚……融融關愛下,劉洋學習英語的勁頭足了,並在英語大賽中取得了優異成績。
教學的成功更多是源於教師情感的投入。學生接受了老師,喜歡老師,纔能喜歡你教的學科。薛老師真正踐行了學校的辦學理念,真誠地關注每一個孩子,真切地愛著每一個學生。
以激求趣
小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短,針對這一特點,為選擇最佳教法,薛老師在課堂上巧妙地將知識性、趣味性融為一體,用快樂的歌舞、表演等形式把學生輕松地帶入英語王國。在教單詞和句子時,薛老師把它們編成兒歌或歌謠教給學生,讓學生邊說邊加動作,改變了枯燥的教學模式。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為了讓學生對英語感興趣,薛老師除了采用各種激發愉快情感的教學方法以外,還每月拿出100多元錢買水果、餅乾、奶片、巧克力、日記本,把她們作為獎勵給學生,激勵他們更加熱愛學習英語。僅在本學期開學以來,她給英語特長班買了2個籃球,10根跳繩,50多個小獎章,100多個名簽,並都寫上了英文名字送給學生。薛老師對學生無償捐助、獎勵的金額已達4000餘元。
經過薛秀芝及全體英語組教師的共同努力,在2002年哈局舉辦的雙語作文大賽中該校有三位同學獲一等獎,2005年4月份,全市小學英語教學『激發學生興趣』沙龍活動在該校舉行,已經50歲的薛老師做了兩節讓三區一縣小學英語教師難忘的課,一時間她的事跡成為全市英語界的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