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20日電 題:熱血沸騰見證香港回歸
|
魏代聲,1953年出生,1976年起在秋林公司工作,1985年辭職後下海經商,從事裘皮行業。1995年赴港發展,與人合作經營新達昌皮草公司,1998年撤資。2007年初,在哈爾濱平房區創辦賓西水泥運輸公司,將精力主要投入水泥運輸業。
1987年,哈爾濱人魏代聲第一次邁上香港的土地,大開眼界。1997年,他有幸站在街道上目睹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港部隊入港,自豪得熱血沸騰。2007年,他返回哈爾濱,創立了賓西水泥運輸公司,打算在60歲退休前回報家鄉,60歲後回香港養老。
每個離開家鄉、遠赴異地發展的人,最初往往都懷抱著一個瑰麗的夢想,但生活從來都不會嚴格地按照個人意願發展。對魏代聲來說,香港對他關閉了發展裘皮事業的大門,卻同時也開啟了一扇讓他拓寬視野的窗,陣痛過後,他愛上了香港。
首次赴港深受震撼
魏代聲屬於較早開始跟香港接觸的哈爾濱人。他本是秋林公司的工人,從1985年起下海做裘皮生意,與香港有不少商業往來。1987年,他第一次邁上香江的土地,便被當地的繁華震撼了。
魏代聲說,那時候的印象裡,哈爾濱最高的建築就是北方大廈了,可走在中環的大街上,想看清楚一棟棟鱗次櫛比的摩天大樓,就得累壞脖子。一座大型超市也讓魏代聲看傻了眼:這麼多貨物一排排擺在架子上,竟然就這樣敞開來讓顧客隨便拿,要是被人偷走了,或者在結賬前被吃掉了,那不是賠大了嗎?而第一次在香港買鞋的經歷,更讓魏代聲見識到了香港服務業的周到細致:服務員半跪在地上,幫助他反復試驗鞋子穿著是否舒適,這在那個年代,也算得上是一次『非常另類』的體驗了。
兩座城市巨大的差距,讓他下決心把生意搬到香港。1995年,他獨自來港,與朋友合開了新達昌皮草公司。
回歸日熱血沸騰
來港兩年後,魏代聲迎來了香港正式回歸祖國的一刻,那一整天裡,激動得熱血沸騰的他一時也沒閑著:去總督府看降旗、回家收看電視直播、站在街道兩側觀看解放軍駐港部隊進城,屋裡屋外地跑。他說,此前香港市民所能見到的英軍裡,除了軍官是英國人,普通士兵基本上都是僱傭兵,哪國人都有,但他們幾乎都沒見過解放軍,所以從駐港部隊正式進駐香港執行防務任務開始,就引來眾多香港市民觀看。隨著一輛輛軍用車緩緩駛過市區,中國軍人整齊嚴明、威武雄壯的風姿給人們留下極好印象。魏代聲說,總督府的降旗也好,會展中心的回歸儀式也好,恐怕都不及觀看駐港部隊入城更能直觀地感受回歸的氣氛———駐軍是行使主權最起碼的象征,那種驕傲和自豪油然而生。
夢想觸礁卻愛上香港
本想在香港把裘皮事業做大的魏代聲,抵港後纔發現,很多國際組織反裘皮呼聲高漲,裘皮業在國際市場上開始走下坡路,1998年,他只好從新達昌皮草公司撤資。這也讓魏代聲有時間開始更多了解香港,香港法制的規范、城市管理的科學有序讓他印象深刻。
來港七年多,魏代聲愛上了香港,但他也坦言有個過程。例如在香港借錢是最難的,這對於有著豪爽性格的魏代聲來說,開始不免覺得當地人情太過淡薄,但多年的生活讓他理解了———在香港法律規定,即使是別人欠你錢,也不可以多次打電話催討,更不可以多次上門索要,否則就是影響他人生活,對方隨時可以報警;如果債務人乾脆宣告破產,他只要在四年裡保持一個低檔的生活水准,一切債務即皆可免除,也無怪乎香港人不願意借錢了。
今年年初起,他決定回哈投資,他開辦的賓西水泥運輸公司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成立了,他說,打算做到60歲退休,然後帶著家人到香港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