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20日電 今年,適逢哈洽會走過第18個年頭,正好比『女大十八變』,本屆哈洽會的諸多亮點令人目不暇接。
國際化『品牌時代』到來
18年前,首屆洽洽會在黑龍江省展覽館拉開了黑土地對外開放的大幕,植下了一株對外經貿科技合作的幼芽。
從首屆哈洽會設883個展位、室外展場2685平方米、境內3500多人赴會、前蘇聯等11個國家和地區的2400名客商到會、簽訂合同金額12億美元,到本屆哈洽會設國際標准展位2000個,室內外展區總面積76000平方米,美國、俄羅斯等81個國家和地區的11473人參會,國內參會參展客商11萬餘人,簽訂各類涉外合同102.3億美元、各類國內合同911.3億元人民幣,哈洽會已逐步成長為國家級、國際性盛會,令全世界矚目。
資料顯示,本屆哈洽會,除俄羅斯及東歐地區來賓外,來自歐美、澳大利亞、日本及阿聯酋、韓國、港澳臺等具備資本輸出能力的國家和地區的客商,比上屆增長了20%,還增加了朝鮮、印度、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等新面孔,參展的世界500強企業、跨國公司、世界知名企業達到322家。特別是歐盟、美國、日本———世界三大經濟體同時參加本屆哈洽會,組團規模之大、活動內容之豐富超過以往,大大提昇了哈洽會的國際影響力。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哈洽會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仍然發揮著使參會者利益最大化的作用。
由地區級昇格國家級的『俄羅斯商務日』上,中俄高層雲集,成為人們最為關注的中俄經濟關系『晴雨表』。對俄合作『品牌』閃亮,國內參展企業更是以『品牌』攻略在本屆哈洽會上搶佔制高點。
本屆哈洽會首設中國知名品牌館,布局時尚而現代的展館內高聳的品牌牆上1000多個馳名商標及中國名牌展示引人注目。上海展區的上海電氣集團、德力西集團,綠色特色展區的北大荒集團,貴州展區的國酒茅臺……品牌企業和商品在本屆哈洽會上精彩亮相,宣告哈洽會品牌時代的到來。
文化與經貿達到『共鳴』
置身第18屆哈洽會展館,國內外賓客常常被餘音繞梁的樂韻所吸引。精彩的現場文藝表演,規模宏大的《有朋自遠方來》文藝演出,動感熱烈的哈洽會國際男籃邀請賽……文體活動已深植於哈洽會的脈動之中。
本屆哈洽會上,文化產業展區內90餘種、4000多件展品,向來自世界各地的參展商們展示著龍江文化的厚重底蘊。赫哲族的魚皮工藝品、阿城的版畫、龍江的剪紙藝術、柳編白樺藝術……黑土地特有的文化藝術令人震撼。
以冰雪旅游產業、會展業為依托,以傳媒出版業和文娛演出業為基礎的文化產業正成為哈洽會上的新亮點。本屆哈洽會商務活動剛進入第二天,文化產業展區就傳出喜訊:20個文化產業合作項目現場簽約,簽約金額達11.2億元。
專家指出,經濟包含著文化元素。隨著哈洽會規模的擴大,參展國家和地區的增加,活動層次的提高,經貿與文化的『合流』已是大勢所趨。歷屆哈洽會上,各種中俄間的研討會、論壇已成為兩國經濟文化交流的『經典』。而今年,『匈牙利商務日』、『羅馬尼亞商務日』上,中外雙方不僅商談企業的對接,還就會展、旅游、文化體育和藝術交流進行了探討。特別是從『猶太歷史文化國際研討會』發展而來的『哈爾濱與世界猶太人經貿合作國際論壇』,以文化研討為媒,昇華為經貿文化共同發展的典范。從文體活動為經貿展會『助陣』,到文化元素融入經貿活動,經歷18屆,哈洽會上文化經貿活動間的合作已不再是單純的『合唱』,而是成為攜手同心的『共鳴』。
交換『智慧』借腦生財
與時俱進,是在中國對外開放大潮中誕生的哈洽會血液中與生俱來的因子。當信息革命、智力經濟等新經濟浪潮奔湧而來時,哈洽會迅速融入這股大潮。
為網站設立展位在哈洽會上雖早已不是什麼新聞,但今年中國制造網、伙伴網等網站展位規模的擴大,觸摸屏信息技術在展位上的廣泛使用,讓人們對哈洽會上信息產業的發展速度刮目相看。
促進服務外包加入哈洽會陣營,則成為本屆哈洽會一大亮點。參加本屆哈洽會『服務外包與地理信息產業發展國際高層論壇』的專家都十分看好在哈爾濱市成立的黑龍江地理信息產業園區,對把它建成國內一流服務外包基地充滿信心。
與信息革命息息相通,更注重與智力經濟攜手。繼前幾屆哈洽會舉辦『中國哈爾濱俄羅斯專家服務周』等活動後,本屆哈洽會首次設立了國際人纔智力交流合作展區。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位專家、學者,以及10位俄羅斯國家科學院院士,在哈洽會上『推銷』自己,出售智力。
本屆哈洽會上,國際人纔智力交流合作共簽訂引智項目162項,涉及15個國家和地區。『技術洽談、商業洽談,歸根結底是人纔的洽談,是人纔爭奪戰』,特地前來參加國際人纔智力推介會的國家外國專家局經濟技術專家司司長陸明說:『從全球趨勢看,人纔的交流與商貿經濟已經分不開了。哈洽會第一次設立國際人纔智力交流合作展區,充分體現了黑龍江對人纔的重視。』從物質的交換到智慧的交流,交易內容的昇級映襯出哈洽會在一步步走向成熟。此時,中國會展經濟的新格局、世界經濟日趨多元化的發展走向,都向它提出了新的挑戰。邁向新紀元的哈洽會,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