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6月21日電 陳化蘭,1969年出生在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北灣村。1987年考入甘肅農業大學。中國農科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主任,阻斷禽流感傳播的科技尖兵。博士,研究員。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中華農業英纔獎、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黑龍江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黑龍江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1987年,恢復高考的第十年。一個來自黃河邊上的農家女孩,歪打正著,從一個自己並不喜歡的專業開始,邁出了攀登科學高峰的第一步。
(一)
與陳化蘭頭上耀眼的光環相比,她的成長軌跡顯得平淡如水。像黃河邊上所有普通的女孩一樣,陳化蘭的童年無懮無慮。稍有不同的,是陳化蘭在課堂上表現出的獨有的專注,也許正是這一不易被人發現的細節,最終將陳化蘭引上了科學研究的道路。
哥哥高考落榜,引起了尚在天真浪漫時期的陳化蘭對大學的關注:上大學好比鯉魚跳龍門,哥哥們沒有考上,我能不能呢?
勤勞、忍韌的母親,每天不僅像男人一樣下地乾活,還要洗衣做飯,照顧孩子。女人為什麼就要吃這麼多的苦?這樣的命運可不可以改變?幼小的她已經朦朧地感覺到,一定要好好學習,考上大學纔能走出黃河邊上的這個小山村。
(二)
考大學,必須通過縣高中這個門檻。考六科,但陳化蘭只考了五科,因為從小學到初中,村裡沒有英語老師,也沒有開英語課。五科對六科,她居然考上了,全校只有兩人。
從農村到縣城應是一個不小的飛躍,但陳化蘭的生活環境並沒有多大的改善。住校,睡通鋪,一個大鋪三十多個孩子。
晚上十點半熄燈,一個個小蠟燭便亮起來。挑燈夜讀,把宿捨裝點得很溫馨。而陳化蘭是全班惟一沒有點過蠟燭的,只要熄燈她就在燭光中安靜地入睡。
清晨,早操,孩子們紛紛爬起來集合跑步,陳化蘭還是不起床,一般,她要睡到出早操的孩子回來。為此,老師多次找她談話,陳化蘭堅持不認錯,她的理論是『睡不好覺就上不好課』。不貪黑,不起早,成績卻一直名列前茅,時間長了,老師也不再找她談話,聽之任之。
對此,記者一直不解。
問:『不與周圍的人同步,和你的性格有關系嗎?』
答:『沒有。』
問:『那和什麼有關系。』
答:『判斷。』
問:『你怎麼判斷?』
答:『判斷之前首先要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問十答一,問到哪,就答到哪,你懂了就懂了,不懂就算了。這就是陳化蘭。
(三)
按說,以陳化蘭當時的專注程度和成績,考一所名牌大學應該是不成問題的。但她恰恰考『翻了車』。原因嘛,陳化蘭笑了,不能說。當時,考場就在她就讀的高中。第一科就忘了戴手表,誰能想到第二科又忘了,這讓她感覺非常不好。
報志願,報的什麼記不清了。接到的錄取通知書是甘肅農大獸醫系。因為『獸醫』這個稱呼,她差點放棄,想復讀一年。她的理想是去清華、北大。
『我家是農村的,每家每戶都養豬、雞、羊,當時我認為獸醫就是赤腳獸醫,我覺得挺沒有意思的。左鄰右捨也說,姑娘家考個獸醫,將來就是騎個自行車,給人家豬看看病。』
說是這樣說,大學還是上了。沒想到的是,在獸醫專業,陳化蘭一直讀到博士,並成為這一領域世界頂尖級科學家。
1997年博士畢業後,陳化蘭跟隨導師在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繼續從事禽流感研究工作,並獲得到美國深造的機會。
陳化蘭坦率地告訴記者,她也曾考慮過在美國的去留問題。因為當時她所在的美國疾病控制中心,曾再三挽留她,但她最終服從國家需要回國,接受一直為她留著的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主任一職。
看起來一帆風順,其實於陳化蘭而言則是一種苦心孤詣。從大學生到博士生,從中國到美國再到中國,她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圖書館和實驗室度過的。『一直做一件事』,這件事就是她深愛的科學研究。
作為女人的陳化蘭,率真、可愛。拿到10萬塊獎金,有記者問她,會用這筆錢做什麼。陳化蘭推了一下自己的眼鏡說,『你別想讓我說出什麼特偉大的話來。乾什麼?買皮靴……』那天,一身灰色套裙的她,穿了雙很漂亮的長靴。她對錢的態度,有一種不該屬於這個年代這個年齡的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