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幾大重點工程同時在道外區展開,工程總投資近70億元,這種規模不僅在道外區是空前的,在全市也是罕見的。
崔淑梅李斌本報記者任清海
改造後的道外區將會有一個飛躍,與南崗、道裡形成『三足鼎立』。3年後,一座新城在『三馬地區』拔地而起,國內最大的名優產品商貿城在『南極地區』投入運營,中華巴洛克保護街坊建成並接待游人,天恆山臥龍寺、小白魚泡濕地公園、亞洲最大的鹿場完工,形成哈爾濱近郊著名的旅游風景線。
『三馬地區』改造
打通南勛街再造中心區
『三馬地區』南起南馬路,北至北環路,東起景陽街,西至濱江鐵路線,規劃總面積77.27萬平方米。雖地處城市區劃中心地帶,但『三馬地區』是道外老城區內僅存的一處尚未開發改造的成片區域。資料顯示,『三馬地區』現有居民1442戶、4292人,其中危房棚戶區605戶、1875人。作為道外區商貿業早期發祥地和哈爾濱市最早的加工業基地,『三馬地區』專業市場較多,有經營紡織、建材、裝飾材料、肉禽、燈具等產品的7家專業市場,以及經營小家電、酒店用品的5條專營街。這裡低收入居民和小商販比例較大,城市功能單一。因為交通閉塞,造成該地區和其他區域缺少互動連通。在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力量投入上,一直缺乏與外部環境的統籌考慮,市民迫切要求改造。
據介紹,此次『三馬地區』改造堅持『留其商脈,改其業態』的原則,結合區域產業發展實際,對傳統商業業態進行科學整合,拓展新型商業業態,引進大型現代零售企業。在規劃中,『三馬地區』舊城改造工程將對該地區進行統一『提檔昇級』。『三馬地區』未來功能定位是打造新型商住區、現代物流中心和生態化城區,成為老城區成片開發改造和國有企業改制的新典范。2010年改造完成時,這一區域將出現一座超五星級酒店、一條國際名品步行商業街和一片中高檔住宅。
『三馬地區』改造今年將打響第一仗———打通南勛街,磨盤山供水二期城區配水管網和集中供熱管線從這裡通過,讓更多的市民用上磨盤山的水,讓更多的市民享受到集中供暖,住上暖屋子。
建國際商貿城
『南極』告別低檔商品批發
『南極國際商貿城』及配套物流園區項目日前在哈洽會上正式簽約。江蘇雨潤集團將投資12億元在道外區大眾肉聯廠原址興建『南極國際商貿城』及哈東配套商貿物流園區。
據介紹,『南極國際商貿城』項目主體位於道外、南崗和道裡三區交界處,臨近哈市規劃地鐵一號線軍工站、八區體育場及哈爾濱火車站。南極國際商貿城項目規劃用地面積為17餘萬平方米,其中建設用地為12萬平方米,規劃城市道路、綠地、公交始發站、社會停車場等用地共5萬平方米。作為該項目配套的商貿物流園區佔地20萬平方米,位於哈東開發區,毗鄰阿什河東岸,哈同公路零公裡處,交通非常便利。
1992年,根據市政府關於馬路市場『退路進廳』的規劃精神,哈肉聯騰出部分工業廠房,通過吸納原南極街的馬路市場經營戶,形成相對規范的南極食品批發市場。經過十幾年的發展,該專業市場目前佔地6萬平方米,擁有業戶1300多家,年資金流量超過30億,在東北地區形成了『南極』品牌優勢。不過,市場現有的設施落後,經營的商品低劣,經營管理模式、交易方式均不適宜現代商業的發展要求,並影響了區域城市環境和交通環境。今年1月,雨潤集團下屬的哈爾濱大眾肉聯集團按照工業企業『退城進郊』的城市發展戰略規劃,將生產車間整體搬遷到了雙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為南極街區統一改造創造了條件。
據悉,南極國際商貿城將於明年4月開工建設,計劃於2010年底完工。商貿城建成後將引進國內外知名品牌食品生產商、代理商,著重發展零售商業、展會經濟、電子商務等現代商業業態。根據規劃,南極國際商貿城將最終建成集產品品牌化、經營規模化、管理規范化、商務電子化為一體的現代化食品、農副產品展示交易中心,同時向其他商品品類延伸,打造集休閑、娛樂、美食、購物於一體的國際一流商貿城。
二十道街跨江橋
給道外區帶來無限商機
作為今年哈爾濱市城建重點工程項目之一的道外二十道街跨江橋工程於6月10日正式啟動,這標志著哈爾濱市建橋史上工程規模最大、綜合建設條件最復雜的特大型橋梁工程啟動實施。
道外二十道街跨江橋江南區域拆遷范圍是:東起華能熱電廠西側院牆,西至十九道街;南自北新街,北至江畔路(不含航運小區2棟樓,江畔路4棟樓,北十九道街119號、129號2棟樓)。
據了解,道外二十道街跨江橋工程南起松花江南岸道外區南勛街,北至松花江北岸永勝路,路線全長3.5公裡,今年將全面開展工程建設。按照國家專家評審的要求,該項目的主橋將采用半漂浮雙索面獨塔斜拉橋結構體系,塔高160多米,塔身呈造型優美的鑽石型,建成後的大橋不僅將成為哈爾濱市新的重要標志性建築,還是連接江南、江北的重要交通樞紐,對於松花江兩岸的共同繁榮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道外區是這座大橋最直接的受益者,大橋將給道外區帶來無限商機,將因此形成獨有的區位優勢和交通優勢,經濟輻射能力和產業聚集能力將得到本質上的提高,道外區將借勢而起,在全市確立中心城區的優勢地位。加快推進『經濟大區』戰略目標的實現。
與道外二十道街跨江橋江南區域拆遷同時進行的還有古鐵市場拆遷,這裡將作為道外二十道街拆遷居民和道外南二道街和南三道街騰遷居民安置小區。拆遷范圍是:北起東北新街,南至更新街;西起靖宇公園東側牆,東至更新街與東北新街交會處(不含臨東北新街4棟樓)。據介紹,古鐵市場一帶過去是水泡子,舊稱『江壩外』,『三不管』,這裡地勢低窪,環境髒亂差,自然形成的老街道非常不科學。而經過這次改造,這裡的面貌將得到根本上的改變,這裡將建設一片適宜居住的居民小區,廣大動遷群眾的生活將從此徹底改變,人們在這裡舒心工作,愉快生活。
中華巴洛克
再現百年老道外
16日,道外區『中華巴洛克』改造項目騰遷工作啟動,這標志著致力於『保護歷史建築、打造旅游品牌、促進區域經濟、提昇城市品位』的道外區傳統商市風貌保護區保護和改造工程正式啟動實施。
據介紹,道外傳統風貌商市保護區南起南勛街—豐潤街,北至昇平街—地靈街—浴海街,西起景陽街,東至十道街,總佔地面積50.95公頃。今年改造區域是南二道街—靖宇街—南三道街—南勛街圍合區域和南四道街84號大院,佔地面積2.6公頃。改造區域現有25個大院,74棟房屋,811戶住戶,房屋建築面積3.21萬平方米。改造范圍內有國家2類保護建築2棟、3類保護建築1棟,改造工程預計總投資2.4億元。
今年,『中華巴洛克』改造項目只是道外老城改造的第一步,是為今後的老城改造『打個樣』。本著『修舊如初』的原則,在今後三年左右的時間,整個保護區將力爭全部改造完畢。屆時,游人可以坐著黃包車在掛滿老式旗幌的胡同裡穿梭,品茶聽戲,這裡將成為外地游客來哈後必去的一處景點。
天恆山旅游風景線
賞漫山紅葉觀群鶴起舞
賞漫山紅葉,逛亞洲最大鹿場,品嘗正宗農家菜,游哈爾濱市唯一的野生濕地———小白魚泡濕地公園,觀群鶴起舞……全力打造一條集自然美景與田園風光於一體的近郊黃金旅游風景線是道外區工程建設的又一亮點。
去年8月,天恆山第一景———六和亭落成,年初,山上種下萬株楓樹,今秋,天恆山就將呈現紅葉美景。賞過紅葉去游臥龍寺,這裡將建國內最大的藥師佛像。由此東行便是佔地300餘畝的亞洲第一大鹿場———神鹿山莊,目前,3000多頭梅花鹿、馬鹿等已在這裡安家,幾百頭小鹿順利降生,與小鹿親密接觸一定十分愜意。下了天恆山眼前一派田園風光,游人可以在這裡垂釣、吃農家菜,到漁村品嘗活魚。繼續東行就是巨源鎮城子村,這裡有被稱為『塞北馬王堆』的金代齊國王墓。旅游線的終點是巨源鎮的小白魚泡濕地公園,當地人稱這裡為『鶴鄉』,這裡是哈爾濱市周邊唯一的野生濕地,面積近千畝,這裡叫不出名字的野鶴有500餘只,水裡的野鴨更多達近萬只。日前,小白魚泡濕地公園規劃項目已獲得審批,明年游人就可以到這裡劃著小船穿行於水上迷宮,在稻草游戲場捉迷藏,夜宿『水上人家』。公園內的中央濕地還將建觀鳥臺,野鶴起飛後遮天蔽日,景色蔚為壯觀;公園內還將建木克楞別墅、農家小屋和水上人家,供游人住宿休息。
今秋,松花江大頂子山航電樞紐工程完成後,松花江水位將達115.7米。屆時,道外區民主鄉壩外草原部分區域將被淹沒,至少會有5處高於水位的地面將露出水面,形成5座島嶼。按天恆山景區配套旅游規劃,這些島嶼將被開發成野趣十足的特色旅游景區,成為城郊生態旅游風景線重要組成部分。按初步規劃,5個島嶼將根據不同特點開發成鹿島、野炊島、鶴島、燕窩島和野兔島。
另外,結合道外二十道街跨江橋江南區域拆遷,位於道外十八道街景興胡同的哈爾濱市現存最早的廟宇———龍王廟將得到保留,龍王廟遺址公園修復擴建工程將於年內啟動,同時打造哈爾濱關道風情街、民俗工藝品街及名小吃一條街。修繕後的百年古廟將與哈爾濱道臺府相呼應,將成為道外區又一重要的歷史文化旅游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