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明忠 攝
東北網6月25日電 丁香花、紫荊花交相輝映,龍江水、香江水融匯貫通。
如今,龍港合作已經遍及龍江各地,各個領域。
兩地合作方式呈現多樣化,已由最初的民間往來、個別企業合作上昇為政府搭臺、行業主導、企業唱戲,經濟綜合部門、行業主管部門及各市(地)大多與香港方面建立起合作渠道。港商投資地域已從哈爾濱、大慶等中心城市向其它城市和邊境口岸延伸;以香港為紐帶,我省赴東南亞雙向旅游已成為熱線;文化、科技、教育等領域的交往也在加強,哈工大等著名高校與香港高等院校互派本科生、研究生的規模逐年擴大;香港實業界人士在我省捐資助學項目逐年增多……
黑龍江從未像現在這樣吸引著千裡之外的香港。
在剛剛結束的第十八屆哈洽會香港活動日上,龍港兩地經濟界人士已不單單停留在暢敘友情,共謀商機的層面,如何把龍港合作推向更深層次,成為與會人士探討的主題。黑龍江與香港,一南一北,一個是資源大省,一個是資本最活躍之地,伴隨著香港回歸的十年,彼此走近,互相融匯,牽起了全方位合作之手。創造對外開放多個『第一』
說起龍港合作的淵源,還要追溯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香港作為國際性多功能經濟中心,集自由貿易、國際金融、全球航運和物流中心為一體,在內地對外經濟交往中一直扮演著橋梁和窗口角色。我省通過龍港合作邁出了對外開放的第一步,第一宗商品出口合同、第一家外商投資企業、第一筆境外融資項目都始自於香港。
在我省對外開放格局中,香港始終佔據著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香港是我省利用境外資金合作起步最早、合作金額最大、合作項目最多、合作成效最為顯著的地區。從第一屆哈洽會開始,香港人就受到哈爾濱人的『優待』———專門闢出空間為香港貿發局設立展區,集中展示香江的文脈商情。此後每年的哈洽會,都有港商來唱主角,而地方性的以資源為特色的主題商貿活動,如伊春的森林節、佳木斯的三江旅游節、齊齊哈爾的綠博會和觀鶴節等都有港商參與。龍港合作掀開新的一頁
如果說以往的龍港合作還處於自然自發狀態,進入到2004年,在CEPA框架(《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中俄經貿合作戰略昇級及東北振興的大背景下,龍港合作已經掀開新的一頁。
省委、省政府審時度勢,於2004年11月首次在香港舉辦黑龍江(香港)活動周,將龍港合作引向深層次。該次活動周以『積極響應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政策號召,聯手開拓俄羅斯市場』為主線,先後舉辦了『龍港經濟合作促進會成立大會』、黑龍江旅游和綠(特)色食品推介會等多場專題經貿活動。共簽訂各類合作項目176項,總投資額52.29億美元。
據省招商局統計,2004年活動周以來,龍港兩地間各層次交往不斷加深,先後有2300餘家企業、13500餘名工商界、專業界、企業界、新聞界和社團組織等各界人士來我省參觀考察,其中僅2006年就有香港湘江集團、華潤集團、恆隆集團、香港貿易發展局、香港總商會、香港廠商聯合會、香港工業總會等多家香港企業、政府機構、商會組織代表團來訪。
2006年11月,我省再次舉辦了黑龍江(香港)活動周。龍港俄經貿合作洽談會、哈大齊工業走廊投資說明會、東部煤電化基地投資項目專題推介會……為香港人展示了一個新的生機無限的黑龍江。本次活動周共簽訂各類活動項目62項,總投資額46.4億美元。龍港合作模式遍及龍江
兩次活動周讓龍港兩地的手牽得更加緊密。
中央人民政府駐港聯絡辦副主任郭莉女士說,這兩年龍港兩地銜接得好,黑龍江在香港有很大的名氣,誰見了我都問黑龍江的情況。特別是黑龍江從過去的比較封閉中走出來,在香港已經有了良好的形象。龍江已在香港聚集了一批社會精英、一批大牌企業家、一批熱心龍港合作的有識之士。
而前來考察的港商則有一個共同的感觸:『如今的黑龍江商潮四起,抓住了黑龍江就等於抓住了東北亞……』
數據是有說服力的,2004年黑龍江(香港)活動周時,兩地貿易額只有1.6億美金,2006年實現5.9億美金,兩年翻了兩番。
香港客商來我省投資快速增長,2006年我省合同及實際利用港澳地區投資金額均同比實現兩位數增長。截至2006年底,我省累計批准香港客商投資項目2740項,佔全省比重35%;合同利用港資62.46億美元,佔全省比重38%;實際利用港資46.03億美元,佔全省比重39%。其中2006年,我省批准香港客商投資項目58項,合同利用港資8.33億美元,實際利用港資5.24億美元。港資成為我省吸引外資最大來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