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真情時刻
搜 索
鋼鐵般的肩膀 堅實的腳步 獨臂獨腿完美人生
2007-06-26 10:10:31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王世義 趙光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6月26日電 39年來,單臂的他卻用鋼鐵般的肩膀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39年來,獨腿的他卻以堅實的腳步踐行共產黨員的價值標准。他是一個普通人卻有著令人震撼的作為。作為一名老人,他和善、熱情、質朴而生活多彩;作為人生的強者,他默默地實踐著一個共產黨員的價值標准。他雖然缺了一條腿和一只胳膊,但執著的奉獻精神,宛如生根大地般鍥而不捨。他叫王殿海,68歲,25歲時在一場意外事故中失去了左臂和左腿。如今,作為道裡區撫順街道辦事處撫安社區的一名普通黨員,他卻被看作困難群眾的主心骨、迷途孩子的知心爺爺。

  紅袖標一戴就是33年

  一次意外的事故讓王殿海失去了左臂和左腿,6公斤的假腿伴隨他走過了40多年的人生道路。當時他住在道裡區撫順街道十五委,緊靠鐵路貨場,當年這裡是棚戶區,老哈爾濱人管這裡叫『地包小市』。這裡道路曲折人員成份復雜,治安秩序上了市裡的『黑名單』,是盜竊案件頻發地。

  王殿海不信邪,拖著一條假腿,掛著那只假胳膊主動幫助公安派出所破案。因為他提供的有價值的線索最多,1968年被十五委選為治保主任,在『地包小市』他是第一個戴上紅袖標的人。從居委會治保主任到後來改為社區聯防隊員,到現在又改為治安協管員。在39年裡,這個芝麻大的街道『官職』雖然改了幾次小名,但是王殿海假臂上的那個紅袖標卻始終沒有褪色。為了百姓的平安,王殿海對這份沒有報酬的差事不棄不離,寧願把自己的老命搭上也要為社區換來平安。

  33年來,王殿海沈重的假腿巡邏時發出的『咚』『咚』聲,從居民的門前遠了又近,近了又遠,每天在社區轉幾個來回,每次聽到這熟悉的聲音時,這裡的居民就會從心裡感到多了一份安寧。而王殿海那條半截左腿被假肢磨出的鮮血有時會染紅半個褲腳。他先後配合公安機關捕獲犯罪嫌疑人112人,破獲各種案件174起,提供破案線索830餘條。公安部給王殿海榮記一等功;他被授予全國城鄉治安聯防先進工作者稱號。

  迷途孩子的『知心爺爺』

  在警方破獲的許多案件中,都發現有『地包小市』附近居住的未成年人參與。每當看到那些純朴的孩子走上犯罪的道路時,王殿海的心就像刀割一樣痛。他多年從事社區治安工作,由此感到自己作為一名老黨員的責任重大,便主動承擔起社區關心下一代工作。

  為把社區裡的青少年管起來,他一條街、一個院地摸底。他調查發現,在轄區內500多名青少年中,有30多名存在偷摸不良惡習,還有7名青年屬於『兩放』人員。許多家長上班不放心,擔心孩子在社區學壞了。王殿海結合自己從事多年治安工作的經驗,提出了『五心』幫教法,即:用愛心感化、用耐心說服、用誠心幫助、用熱心教育、用關心體貼。

  社區裡有一名叫小飛的青年,從十幾歲開始就跟著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在社會上混,打架斗毆屢教不改。當年小飛父親扯著兒子的衣領找到王殿海說:『我實在管不好了,您就幫俺教育這孩子吧。』為了幫助小飛健康成長,王殿海讓小飛暫時加入到社區聯防隊裡來。王殿海平時一有機會就找點小事與小飛嘮家常、談理想,教育他應該活出個樣子,要走正道。通過王殿海言傳身教,小飛慢慢地懂了道理,他疑惑地說:『就我這個樣子,想走正道誰敢要我。』王殿海對待小飛就像對待自己的親兒子一樣,他找到街道的一家鈑金廠,用自己的老面子作保證,為小飛找了一份工作。由於小飛肯乾又有靈氣,不僅成為工廠裡的生產骨乾,後來還當上了副廠長並安置了很多當年的『鐵哥們兒』,使一批有前科的青年走上了正路。

  王殿海與大家共同幫助教育了80多名失足青少年,其中先後有59名青年參加了工作,有5名中小學生告別了游藝廳坐回課堂,還有5人加入共青團,有4人參軍,有3人成為自己創業的小老板。

  特殊家庭的主心骨

  王殿海要管的『閑事』確實不少,也很累。但他不為付出感到吃虧,臉上始終掛著樂觀的笑容,用那殘疾的身體為別人擋風遮雨、排懮解難。他有句口頭禪:『革命的人永遠是年輕,永葆共產黨員先進性,需要我們煥發青春,為社會多做一些貢獻。』

  他所在的撫安社區有『三多』,即困難家庭多、殘疾人多、孤老寡戶多。王殿海送錢送物幫助這些人,而他和老伴每月就靠1000多元的退休金生活。他身上的衣服由灰色洗成白色,抽煙專挑便宜的買。

  在社區的207棟居住著一戶居民,父女倆都是智殘人,買菜不知道給錢,有病不知道吃藥,一個月的低保金沒幾天就光了。父女倆幾乎不與外界接觸,鄰居有事敲他們家的門也不給開。王殿海得知後主動當起了他們家的理財會計,每月合理支配低保金,逢年過節王殿海將買來的食品送到他們家。爬樓對王殿海來說是件困難事,於是他就拎著買來的食品站在樓下喊,讓鄰居敲他們家的門,開始父女倆不給開,後來只要聽說是王叔叔來了,他們就趕緊把門打開。現在,這個智殘孩子一看到王殿海,嘴裡就一個勁地說:『謝謝爺爺,謝謝爺爺。』王殿海說,雖然那孩子智力有問題,可還是『懂事』的。

  在撫安社區還有兩個受王殿海資助的學生,一個叫李恆艷上初中,一個叫肖鵬上高中。兩個孩子同病相連,父親都去世了,成了單親家庭。兩個孩子的母親一個做家政,一個撿破爛,孩子連買作業本的錢都沒有。王殿海買來了作業本和筆,分別送到兩個孩子的手中,還給每人留下50元錢零花錢,告訴他們好好上學,有困難找王爺爺。孩子們敬佩王爺爺,他們在作文中寫到:

  王殿海是一位受人尊敬的長者,他用鋼骨般的肩膀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

  王殿海是一位殘疾人,他用那只堅強的獨臂,為社區橕起愛的天空;

  王殿海是一名黨員,他用無私奉獻的行動把汗水灑向社會,贏得了一方百姓的口碑。

責任編輯: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