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27日電(施暘 記者 杜筱) 日前,黑龍江省成立抗癲癇協會,為全省20萬癲癇患者提供一個治療、交流的專業性平臺。
癲癇俗名『羊角風』,是一種神經系統常見病,由於癲癇患者發病時常常具有雙眼上竄、口吐白沫和意識喪失等特殊的表現,使得人們對癲癇產生了很多可怕的聯想和誤解,認為是不治之癥,甚至將其同精神病相混淆。社會公眾對癲癇患者的態度是冷漠和歧視,癲癇患者往往與社會隔離,感到孤獨無助,癲癇患者的家庭也往往承受著極大的心理和經濟壓力。因此,癲癇使軀體和精神疾病的發病率增加,加大了醫療保健的經濟負擔,它不僅是一種軀體疾病更是一種心理疾病,不僅是一個公共衛生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問題。WHO已將癲癇列為重點防治的神經精神疾病。為了使癲癇患者得到應有的幫助和重視,2006年『國際抗癲癇聯盟』決定,將每年的6月28日為『國際癲癇關愛日』,其主題為『走出陰影,消除偏見』。
據黑龍江省抗癲癇協會會長、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張黎明教授介紹,癲癇是由於大腦神經元反復過度放電所引起的發作性、突然性、短暫性腦功能紊亂。其中20%的患者是遺傳疾病,其餘的都是疾病或外傷所致。癲癇病發作是很可怕的,且發病不分時間、地點,有的口眼歪斜,四肢僵直,大小便失禁,全身痙攣,可持續幾秒、1分鍾或更長時間;有的吃飯的時候突然手舉筷子凝固在那裡,持續幾秒鍾後,患者纔恢復正常。這是由於患者發病時會瞬間喪失意識導致意外,許多患者死於溺水、觸電,或在做飯時倒在爐灶上被燙傷。根據近期流行病學調查數據,癲癇的發病率在6-7?,我國目前約有900萬癲癇患者,其中500?600萬是活動性癲癇患者,而且每年還會出現40萬個新的患者,黑龍江省目前共有約20萬癲癇患者。
張教授指出,目前黑龍江省很多地區,尤其是廣大農村地區,癲癇治療的狀況還很不理想。許多病人『有病亂投醫』,輕信一些不真實或缺乏科學依據的廣告宣傳和道聽途說,不僅浪費了金錢更失去了治療的最佳機會;還有些患者及家屬對癲癇的認識不足或擔心藥物的副作用,常常發作了去看病,服幾天藥。不發作就停藥,再發作,再吃藥,反反復復,最後使病情難以控制,造成病人嚴重的精神和智能障礙。而國內外臨床研究表明,癲癇患者經過正規的抗癲癇藥物治療,約70%患者的發作是可以得到控制的,其中50%-60%的患者經2-5年的治療可以痊愈。癲癇不是『不治之癥』,而且患者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樣工作和生活。
『黑龍江省抗癲癇協會』是以致力於癲癇控制與預防的本省醫務工作者為主體,社會各界人士(包括癲癇患者和家屬)自願聯合組成的全省性、專業性和非贏利性的組織,協會以服務廣大癲癇患者為主要任務。今年的6月28日是第二個『國際癲癇關愛日』,為讓省內廣大的患者得到全省知名專家就診的機會,黑龍江省抗癲癇協會將在28日在哈醫大一院門診部組織大型義診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