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舊)科技·衛生
搜 索
歷時50年調查3萬人 黑龍江省查清高血壓患病規律
2007-06-28 18:20:08 來源:東北網  作者:杜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6月28日電(衣曉峰 記者杜筱) 日前,一項由哈爾濱醫科大學心血管病研究所歷時近50載完成的大規模流調結果發現,遺傳、代謝紊亂、腹型肥胖和不良生活方式等多種因素是導致近50年來黑龍江省高血壓患病率增高3倍的主要原因。

  在哈醫大心血管病研究所著名學者、附屬一院心內科年逾八旬的老教授傅世英帶領下,哈爾濱醫科大學心血管病研究所在科研人員分別於1958、1979、1991、1999和2007年共5次在黑龍江省采取隨機整群抽樣方法,對年齡15歲和15歲以上的城鄉自然人群299677人進行了問卷調查、體格檢查和實驗室檢測。結果表明,從1958年到2007年,本地區高血壓患病率由8.26%增至25.69%,50年來增加了3倍;高血壓患病率增速自1991年開始加快,1999-2007年,省內高血壓患病率由17.06%驟增至25.69%,為50年增長最快階段。與此同時,高血壓發病年齡日趨年輕化,35-45歲人群患病率高達22.92%。而目前高血壓知曉率、治療率及控制率尚不盡人意,分別僅為48.90%、25.33%和4.32%。

  調查顯示,黑龍江省高血壓患病率年輕化速度加快,1991年35-45歲人群高血壓患病率為8.94%,1999年已高達20.47%,到2007年增加到22.92%。青壯年人群高血壓的發生是遺傳、代謝紊亂和不良生活方式等多因素獨立或相互作用的結果,導致血壓增高、內皮功能障礙、心血管重構及靶器官功能受損,最終引發心血管事件。

  調查發現,黑龍江省高血壓患者中,體重指數?28的人群佔59.64%,成為高血壓的主要危險因素。體重指數每增加3,男女高血壓發病相對危險分別增高50%和57%;體重每增加3.7公斤,男女高血壓發病危險分別增高35%和38%。腹型肥胖可使內髒脂肪組織過量堆積,誘導內皮功能紊亂、腎髒損害、交感神經系統和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激活而致血壓昇高。

  調查表明,受教育程度與高血壓患病率相關,其中,低於小學文化程度者高血壓患病率最高,為45.44%;其次是小學文化者,為34.81%;大學本科學歷者患病率最低,為18.15%;而高中、中專和專科學歷人群高血壓患病率居中。這說明整體文化素質高的人群,其飲食失衡、超體重、吸煙、飲酒等血壓不利因素較少。

  另外,2007年的調查結果顯示,黑龍江省目前高血壓的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分別僅為48.90%、25.33%和4.32%,明顯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提示高血壓的防治應抓住重點人群,盡早發現其危險因素及發病規律,以采取有效乾預措施。

  相關鏈接

  高血壓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為冠心病、腦卒中和腎功能衰竭的獨立危險因素。亞太地區三分之二的心血管疾病病例與高血壓密切相關。據統計,至2004年,我國有高血壓患者1.6億,其中約1億合並其他心血管疾病。

  與1958、1979和1991年全國3次高血壓患病率調查結果以及衛生部公布的全國高血壓患病率調查結果相比,黑龍江高血壓患病率始終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為高血壓高發地區。其主要原因為該地區冬季持續近半年時間,人們喜歡吃高脂肪、高熱量食物,且有飲酒習慣者較多,飲酒量較大;同時,該地區居民人均食鹽攝入量為17克?18克/天,高於全國水平,也是引起高血壓高發的重要原因。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