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搜 索
關注特殊氣象屢遭蟲害應急 專家支招除蟲害"必殺計"
2007-06-30 13:51:56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趙宇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6月30日電 暖冬、乾旱等極端天氣令我省屢屢遭受蟲害的侵襲,草地螟、松毛蟲、舞毒蛾,它們吞噬農田、毀壞林地。近日,就此次蟲害防治,記者采訪了有關專家。

  草地螟災情:危害高峰期將持續到7月5日

  重大遷飛性害蟲草地螟自6月5日開始遷入我省後,已對我省西部的大部分地區釀成危害,其中齊齊哈爾的富裕、依安、訥河、龍江、甘南、泰來、梅裡斯,綏化的海倫、望奎、綏棱、北林,大慶的林甸、杜蒙等地災情尤重。主要危害作物有大豆、向日葵、萬壽菊、甜菜、玉米等,蟲口密度大的地塊,作物葉片已被吃成白色網狀。

  據最新統計,全省草地螟有蟲面積2972.9萬畝,發生面積1380.1萬畝。目前西部大部分地區田間仍有一定數量未產卵的草地螟成蟲和大量未孵化的卵,預計全省草地螟一代幼蟲危害高峰期將持續到7月5日。除害關鍵詞:燈光誘殺、生態控制、藥劑噴灑

  省植檢植保站副站長宋顯東介紹,預防草地螟主要有以下幾個辦法:

  燈光誘殺成蟲。成蟲遷飛時期,每天晚7點至凌晨2點,利用高壓汞燈、頻振殺蟲燈等對其誘集捕殺,可大大減少田間落卵量,降低蟲口密度。

  生態控制。改變草地螟的棲息地的環境,重點改造荒灘、溝渠、堤坡等,減少草地螟的落卵量。

  田間藥劑防治幼蟲。由於草地螟有群集遷移及暴食性的特點,因此,在幼蟲3齡前,即從卵孵化盛期後10~12天內及時防治為宜。要強調及時查田,進行『挑治』。當田間幼蟲密度大,且分散為害時,應組織農戶聯防。

  挖溝、設置藥劑隔離帶。在未受害田或田間幼蟲量未達到防治指標的地塊周邊挖溝,溝上寬30厘米,下寬20厘米,深40厘米,中間立一道高60厘米的地膜,縱向每隔約10米用木棍加固;或在地塊周邊設置4~5厘米寬的藥帶,以阻止地塊外的幼蟲遷入危害。在某些齡期較大的幼蟲集中危害的地塊,也可在該田塊四周挖溝或設置藥帶封鎖,防擴散危害。

  藥劑選擇。宜選用低毒、擊倒速度快、對作物安全且較經濟的藥劑。綜合考慮,推薦使用25%%氰·辛乳油、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每畝用量30~50毫昇。采用機引懸掛式噴霧機,拖拉機保持二擋速度,每畝噴液量30公斤防治,或采用背負式機動噴霧器,每人之間間隔5米,一字排開噴霧。東北農業大學農學院植保系系主任樊東說,敵殺死、滴百蟲等農藥消滅草地螟的幼蟲都很有效。松毛蟲舞毒蛾災情:楊、柳、樺樹深受其害

  松毛蟲和舞毒蛾都是森林害蟲,松毛蟲主要危害落葉松、紅松、雲杉和樟子松等針葉樹,舞毒蛾主要危害楊、柳、蒙古柞、落葉松、樺樹等。記者從省森林病蟲防治檢疫站得到的情況是:我省松毛蟲發生面積21.76萬畝,防治面積18.69萬畝。舞毒蛾發生面積129.4萬畝,防治面積109.08萬畝。除害關鍵詞:益鳥防治、封山育林、仿生制劑

  哈爾濱市森林病蟲防治檢疫站副站長張士心認為,松毛蟲和舞毒蛾的防治辦法大體相似:

  生物措施。適宜的生物措施是利用森林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的關系,保護和利用落葉松毛蟲和舞毒蛾的天敵動物,控制這兩種害蟲的數量。可考慮掛鳥巢招引益鳥防治,也可考慮利用松毛蟲和舞毒蛾卵期寄生蜂,細菌和病毒防治。

  營林生態措施。造林和營林時創造不利於落葉松毛蟲繁殖的條件。一是清理林地,及時撫育松林,清除下壓木和生長衰弱的林木;二是在蟲害發生區實施封山育林,逐步增加松林的多樣性;三是要因地制宜地實行多林種、多樹種混交,解決樹種單一、人工林純化問題。四是在秋季樹木落葉後,清除林內越冬幼蟲和落葉,集中燒毀。

  物理防治。利用7~8月成蟲羽化期,利用黑光燈誘殺成蟲。

  化學防治。可考慮應用各種殺蟲劑如DDVp、氯氰菊酯等殺蟲劑噴霧防治,郁閉較好的可用DDVp煙劑放煙防治。大面積發生可采取飛機防治,但要避免施放藥品毒死人、畜。

  仿生制劑防治。現在一般采用滅幼?懸浮液、苦參鹼煙劑進行防治,對環境污染少。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