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色的高中教師
張麗娟出生於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學習成績一直很好,從小就夢想著有一天能夠考上大學。1970年正值文革時期,那時候,初中畢業生國家就給分配工作。張麗娟由於品學兼優初中畢業後被學校選送到哈師專繼續深造,兩年後被分配到哈爾濱市第49中學當教師。
由於當時的社會氣氛,學生和家長都不重視學習。也許是因為年輕,張麗娟的工作熱情卻沒受影響,給差生補課、研究新的教學方式,她乾得津津有味。漸漸地,學生們開始信任這位與他們年齡相差無幾的『小老師』,慢慢地也懂得了努力學習,學習成績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當年還被學校評為優秀班集體。此後,張麗娟憑著出色的工作成績,連續三年被評為哈爾濱市市級優秀教師。
和學生一起高考
1977年,國家恢復高考,很多已經畢業的高中生重新回到學校補習文化課。學生們對張麗娟說:『老師,你那麼年輕、學習又好,咱們一起考大學吧!』張麗娟的心動了,實現兒時夢想的機會終於來了。
張麗娟說,那時候不敢耽誤上班時間,復習只能利用業餘時間。午休時,別的老師都在休息,只有張麗娟在用功學習,晚上回家還要學到深夜,沒幾天她就瘦了一大圈。同事們看她累得那樣,都勸她放棄算了,她的工作那麼好,根本沒有必要去擠高考那座『獨木橋』,張麗娟卻依然堅持。
大學裡爭分奪秒
張麗娟輕松地通過了高考,收到了哈爾濱醫科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但難題又一次擺在了她的面前——張麗娟如果選擇去上學,就意味著今後前途未卜;而且那時張麗娟已經25歲了,還沒有男朋友,在別人眼中已經是個大齡青年,如果去上學就意味著最快要30歲纔能成家。朋友、同事、單位領導都勸她放棄這個機會,學校領導甚至承諾以後學校一旦有進修的機會,就送張麗娟去學習。張麗娟說:『大學的誘惑實在太大了,為了上學我寧願放棄一切。』
『七七級』的大學生大都人生坎坷、閱歷豐富,他們深知上大學的機會來之不易,所以學習異常刻苦。張麗娟說,那時校園裡處處充滿著『拼搏』的氛圍,挑燈夜讀、邊排隊打飯邊看書的同學比比皆是。為了弄懂一道題,研究到深夜是常有的事。張麗娟說,當時根本沒有覺得這樣的學習生活有什麼苦的,因為身邊所有的同學都是這樣學的。
拿粉筆的手拿起了聽診器,張麗娟從沒後悔自己的選擇。她說,中專學歷的教師現在根本沒有機會再上講臺,當年的同事都已經退到二線,只能從事後勤工作,還有的已經提前退休。『如果我當年沒有參加高考,可能會跟他們一樣,是高考改變了我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