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日電 本著『以節造勢、以勢興旅、以旅促商、以商富縣』的總體思路,依蘭縣以『北方第一漂』———巴蘭河漂流為龍頭,全力發展旅游產業,並以旅游為切入點帶動當地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
『三奇』聞名遐邇
依蘭是一座歷史悠久、文化厚重、民俗獨特、風光秀美的古城,是黑龍江省政府1996年首批命名的五個省級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倭肯哈達洞穴、橋南古村落、金代土城子等許多古代歷史遺址皆位於此。巴蘭河位於依蘭松花江北岸的丹清河景區,是首批省級風景名勝區,現已開通15公裡的巴蘭河黃金漂流與巴蘭河源頭漂流。
巴蘭河漂流以『三奇』聞名:一奇———沿途風光秀美。漂流同時,可欣賞到烽火岩、九女神峰、星石聽濤等50餘處景觀;二奇———水質清冽。巴蘭河為山溪性冷水河流,是中國北方內陸河中少數未受污染的河流之一;三奇———河道寬闊,水流適中。巴蘭河河道寬約75米,為全省之最,河水流經18道水灣、18道險灘,有『中國北方第一漂』美譽。巴蘭河漂流目前已成為中國北方最具活力的旅游品牌之一。
一招活全盤
依蘭縣委書記張萬平說,旅游產業的興旺不僅拉動了依蘭交通運輸、飲食服務、建築裝修等產業的快速發展,還提供了勞務市場的就業機會,同時促進了城市面貌的整體提昇。巴蘭河漂流的紅火同時也帶動了同三公路、哈蘿公路沿線等龍江東部地區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哈爾濱日報報業集團多年的投入,使巴蘭河漂流品牌不斷昇級,每年的旅游收入都在8000萬元以上,收入約佔依蘭縣旅游總收入的50.7%,已成為引領依蘭旅游發展的龍頭項目。依蘭縣委、縣政府以巴蘭河漂流為龍頭,全力打造『漂』經濟,相繼建起了30餘家高檔賓館、20餘家娛樂場所,截至2006年末,依蘭縣已累計接待游客216萬人次,旅游業總收入達6.95億元,成為縣域經濟的支柱產業。
人文生態並舉
今年,依蘭縣按照建設『四個基地和一座名城』的奮斗目標,重點開發建設以坐井觀天園為核心,以五國城公園、倭肯哈達洞穴、馬大清祖誕生地、巴彥通抗俄要塞遺址等為配套景區的古城文化游,深度開發慈雲寺、民俗館、清真寺、博物館等歷史景觀,全面打造人文旅游大縣形象。同時,加快丹清河生態旅游基地建設,開發以巴蘭河漂流為核心,以原始森林、冰川峽谷、小興安嶺風情谷、四塊石等為配套景區的自然生態游、紅色抗聯游,全面推出配套科學、風格各異、富有品位的四季旅游,構築依蘭旅游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