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半年發生交通事故280起 哈平路為何車禍頻發?
2007-07-04 08:38:40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高中華 徐日明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4日電 近日,哈爾濱市哈平路接連發生數起重大交通事故,事故共造成2人死亡、20餘人受傷;一輛面包車被撞碎,一輛奧迪轎車被攔腰撞成兩截……記者從交警部門了解了一組數據讓人震驚:半年時間內,該路段發生大小交通事故280餘起,已經造成5人死亡。哈平路為何事故頻發?如何讓這一路段減少事故發生,不讓慘劇繼續上演?

   事故頻發 平均每天1.5起車禍

  哈平路建成於2001年,北起香坊區三大動力路,南至平房區青島路,全長約11公裡,是連接哈爾濱主城區和平房區的主要通道。然而這樣一條交通主乾道卻事故頻發,據哈爾濱市公安交警支隊動力大隊統計的一組數據顯示:2006年12月中旬至今,哈平路上已發生交通事故280餘起,造成5人死亡,平均每天發生1.5起交通事故。

  據哈平路上的清潔工人紀某介紹,她在哈平路上作業有半年時間了,幾乎天天能看到不同程度的交通事故,每逢雨雪天氣更多。她的一位同事就在這條路上遇車禍身亡了。

  哈平路朝陽道口的『摩的』司機黃某告訴記者,他已經在哈平路『拉腳』4年了,在這段時間裡,他親眼所見的交通事故不下百起,有很多慘烈的場面至今歷歷在目。記者注意到,哈平路上來往車輛很多都是進出城的貨車,車速很快,行人在橫穿哈平路時都小心翼翼,但仍險象環生。

  事故主因 路畸形車速快設施差

  哈平路上有保健路、保健副路、前進村、朝陽村、新發屯等大小道口20餘個,80%的車禍集中在朝陽村、新發屯等道口。

  一位在哈平路上值勤多年的老交警告訴記者,哈平路南窄北寬呈『瓶子』狀的畸形路面和車速較快是事故頻發的重要原因。

  據這位交警介紹,哈平路從三大動力路到黑大公路管理處門前路段雙向可以十車同時通行,而從黑大公路管理處門前到青島路的這段哈平路卻僅能雙向通行四車;原先在哈平路寬、窄路面交界處設有黎明收費站,進出城的車輛雖然快,但快到收費站時都會自然減速,避免了一些交通事故。2003年,黎明收費站被撤銷拆除,進出城車輛不用再提前減速;加之這一路段恰恰有一個與哈平路平交的朝陽道口,從朝陽

  道口出來駛向哈平路的車輛速度都很快,哈平路上行駛的車輛剎車避讓不及時,就會釀成交通事故。朝陽道口的交通事故平均每周都會發生三四起。

  在平房開發區工作的藤先生告訴記者,哈平路是他駕車上下班的必經之路,每當開到哈平路新發屯路段時他都得特別小心。由於新發屯除了一個與哈平路平交的十字路口外,還有三四個與哈平路平交的『丁』字形路口,這些路口被人們統稱為哈平路新發屯道口。新發屯村民和車輛橫穿哈平路的現象十分普遍,這一段哈平路的路面窄,缺少安全警示設施,路面上行駛的車輛速度又特別快,導致交通事故經常發生。

  記者在哈平路殯儀館道口觀察時發現,從哈平路殯儀館道口去往平房區方向是個下坡路,大量前往殯儀館的車輛在哈平路左轉彎,而在哈平路上行駛的車輛速度都特別快,導致殯儀館道口險象環生,刮碰事故不斷。出租車司機張師傅說,殯儀館道口沒有信號燈以及轉彎、調頭標志,且路面比較寬闊,去往平房方向還是下坡路,車輛肆意在路上調頭、轉彎,行車安全難以保障。

  哈市交警支隊動力大隊大隊長王士奇說,哈平路平交的一些道口的道路基礎設置不配套,無路燈、無交通標志,一些酒後、超速、疲勞駕駛等交通違法行為因此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管控。路面上還缺少隔離護欄、信號燈、電子監控設備等交通設施,對逆向行駛、違章調頭、爭道搶行等交通違法行為不能從根本上杜絕和防范,從而造成事故頻頻發生。

  亟待解決 高危路何時不高危

  2006年9月,哈爾濱市交警支隊公布了哈市16個一級高危路段(同一路段死亡10人以上),哈平路的朝陽道口、殯儀館道口和新發屯道口都在其中。

  2006年9月,哈爾濱市公安交警支隊公布的《哈爾濱市道路交通事故高危頻發路段路口警示圖》曾對哈平路提出整改意見:增設監控設施和雷達測速設施,記錄超速車輛;在主要交叉路口增設信號燈;平交支路上增設減速帶;在該路段增設隔離設施,同時增設行人過街天橋。

  哈市交警部門雖然對『高危』的哈平路提出了具體有效的整改措施,但時隔9個月,通過『高危』道口的車輛與行人仍然在幾乎沒有安全保護的情況通行。

  哈市交警動力大隊長王士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盡管交警部門多次向上級請求立即完善哈平路上的安全設施,但是始終沒有結果。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