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4日電 家住哈爾濱南崗區三姓街144號、今年47歲的崔紅因小兒麻痺,自兩歲起就雙下肢殘疾。20年前,崔與來自農村、在城裡『站大崗』的李強結婚,並生了兒子李小亮。一家人靠城市低保費和李強每月打工賺的幾百元生活。
李家的貧困引起了生活在這個大院裡鄰居的關愛。1996年,崔紅在自家一樓窗戶口買起了冰棍和日用品,大院居民對這個『小賣店』格外捧場。有時『小賣店』的商品不全,大家就是在這訂貨,也不到別的地方買。
鄰居們的照顧還有很多:誰家多出點日用品、誰家做了一頓好吃的,都會第一個想起崔紅家。
去年,居民院搞綠化,為了讓常年在家無法出門的崔紅享受綠色,鄰居們想出辦法,將其中的一些花養到了盆裡,擺到了崔紅家。
享受社區『編外職工』待遇
社區對崔紅一家也格外關照。逢年過節,社區乾部、駐街單位都會來人送吃的、用的。
多年來,三姓社區工作人員換了好幾茬,但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卻一直被遵守,就是在社區過節分東西時,12名乾部都會把東西分成13份,那多的一份就是給崔紅的。
今年的5月20日是全國助殘日,這一天,社區乾部早早來到崔家,將她抱上車,與20餘名殘疾人一起在市區內來了一次『一日游』,這是崔紅第一次見到了中央大街、索菲亞教堂和太陽島公園……
回報社會,貧困夫妻捐出眼角膜
對於多年來受到社會的照顧,崔紅一直想找機會回報社會、回報關心自己的人。
2005年,哈三中畢業的李小亮以高出錄取分數線20分的成績考上了哈工大,並當上班長。在高興之餘,學費成了李家的心病。起初他們打算辦理助學貸款。但小亮在學校一打聽,發現每個班只給一個名額。於是他回來和父母商量,把這個機會讓給別人,自己從外面借。
在那次『家庭會議』上,崔紅一家還做出個『驚人』的決定,就是要捐出全家人的眼角膜。後來,由於小亮因未參加工作,沒有捐獻成功外,李強與崔紅都簽訂了捐獻協議。
貧困家庭兩拒『陽光補助』
上大學後,為了減輕家庭生活的壓力,聰明懂事的李小亮利用業餘時間做起家教。但同時,崔紅卻得知在社區內的73戶與自家相同的貧困家庭中,不少面臨中考、高考的孩子請不起家教,於是她與兒子商量後決定免費承擔起這份工作。到目前為止,李小亮已經給11名貧困學生免費做了家教。
從小亮上高中起,該社區內的一家醫療器械商店就一直為小亮提供每年500元的『陽光資助』。上大學後,該單位將資助金額提高到每年1000元。但從去年開始,崔紅一家已經兩次婉言拒絕了這份關愛。崔紅說,多少年來,家庭之所以能支橕下來,全靠社會對他們的幫助。現在雖然生活還很清貧,但已經足夠生活。她希望這份錢能夠幫助其他貧困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