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5日電 題:再難也要供養女上大學———木蘭縣一對農民夫婦含辛茹苦撫養養女的故事
如果不是填報志願,龐泰梅心中的秘密或許不會公開。
6月17日,是高考學生填報志願的日子。這一天,木蘭縣高級中學考生龐泰梅將心中的秘密告訴了班主任。她不忍心再加重養父母的負擔,希望老師幫她選一所學費最低的本科學校。
朝夕相處的同學和老師誰也沒發覺,龐泰梅是龐雲亭、謝淑華夫婦抱養的女兒。
19年前,龐泰梅還在母腹中。重男輕女的父母商定,如果生下來是男孩兒就留在家裡,如果是女孩兒就將她送人。
龐泰梅無法改變她的性別。出生的第17天,龐泰梅被送人了。
父母健在,她卻成了孤兒。
抱養龐泰梅的人,是她的親姨。
龐泰梅的養母叫謝淑華。那時,她已是3個孩子的母親,再收養龐泰梅,對這個本不富裕的農家意味著什麼,養父母的心裡是清楚的。
一口奶、一口飯,龐泰梅在龐雲亭、謝淑華夫婦的呵護下漸漸長大。盡管貧困的家境沒有改變,但這件『貼身小棉襖兒』,也讓龐家夫婦感到了生活的快樂。
龐泰梅一上學,就表現出較高的智商,學習成績總是排在全班同學的前列。
3年前,她以優異成績考上木蘭縣高級中學。對她來說,這是改變命運的最佳機會。此時,養父母的家境也陷入從未有過的困境。
養母患有嚴重的冠心病、風濕癥及腎結石,不但喪失了勞動能力,每年還要花不少錢看病。一家人生活的重擔,全壓在養父一個人的肩上。57歲的龐雲亭,又決定出去打工掙錢,好供龐泰梅上高中。
『如果不是為了供我上大學,爸爸就不用這麼累地去打工。』龐泰梅心裡清楚,她在木蘭縣城花的每一分錢,都是養父用血汗掙來的。
這3年,養父給人家鏟地、割稻子、打稻子,凡是農村有的活兒他都乾到了,一年四季從沒有停歇的時候。即使病了,他也只是買點兒便宜的藥,頂一陣兒就過去了。
去年秋天,龐泰梅連著幾天往家打電話都沒人接。後來碰見村裡人,纔知道養父母一起住在山上乾活去了,那天她哭了整整一宿。
龐泰梅知道,養父母拼命掙錢,就是要把她培養成人,走出貧困的小山村。
這次高考,龐泰梅以525分的成績報考了哈師大呼蘭學院。她說,與別的學校比,從木蘭到呼蘭路程最近,路費最低。
現在,龐泰梅在縣城打工,每天能掙30元錢。養父在農村為人看地,每天也有15元收入。
盡管龐泰梅『昂貴』的學費還沒有著落,但從來沒有向貧困低頭的龐雲亭仍堅定地說:『不管有多難,我們都要供養女上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