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建千裡邊關築百年輝煌 寫在哈爾濱海關百年華誕
2007-07-05 14:29:16 來源:東北網  作者:雷蕾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哈爾濱海關黨組班子

  建千裡邊關 築百年輝煌

 ——寫在哈爾濱海關百年華誕

  記者 雷蕾 

東北網7月5日電   7月8日,哈爾濱海關將迎來百年華誕。

  哈爾濱海關,是國家設在黑龍江省的進出關境監督管理機關。肩負著依法監管哈爾濱關區進出境運輸工具、貨物、行李物品、郵遞物品和其他物品,征收關稅和其他稅費,查緝走私,編制海關統計和辦理其他海關業務的光榮職責和任務,是祖國北疆經濟大門的一把金鑰匙。

綏芬河鐵路口岸木材監管現場

  百年時光,在歷史的畫卷中留下一筆濃厚的色彩;世紀風雲,在歲月的年輪上刻下一道醒目的印記。一百年,悠悠松花江水見證著哈爾濱海關頑強不屈、堅忍不拔,歷盡的滄桑與磨難;一百年,厚重的黑土地體味著哈爾濱海關自強不息、樂觀向上,承載的希望與激情。一百年,哈爾濱海關與祖國命運息息相關、榮辱與共;一百年,哈爾濱海關和龍江兒女奮勇拼搏、萬眾一心。回首這一百年,哈爾濱海關為曾經歷過滄桑、逐步走向成熟而感慨;展望未來,哈爾濱海關為祖國繁榮強大、未來充滿希望而自信滿懷。

  殖民地時期中國領土上的『外國』海關

  上個世紀初,積貧積弱的祖國已是病入膏肓、滿目瘡痍,面對西方列強的侵略和掠奪只能束手無策、任人宰割。而昔日松花江畔的小漁村——哈爾濱,隨著中東鐵路的開通,已迅速成長為東北腹地輻射四周的大都會,更成為西方列強入侵東北、進行殖民統治的中心。清光緒三十三年五月二十八日,即公元1907年7月8日,沙俄與滿清政府商定《北滿洲稅關試辦章程》,並互換照會,以此日為北滿稅關開關之期,祖國北疆的經濟大門完全被西方殖民者敲開,有著重要地緣優勢和經濟地位的哈爾濱自然不會被西方強盜放過。按照《北滿稅關暫行試辦章程》在哈爾濱設立哈爾濱關,負責中東鐵路線上的報關、查驗、征稽關稅等業務。1929年5月31日,哈爾濱關改為『濱江關』。從1907年7月8日哈爾濱關成立到1931年『九一八』事變前二十餘年間,哈爾濱關稅務司(當時哈爾濱關的最高領導職務)更換達59任之多,卻全部由俄德英荷法等外國人擔任,沒有一個中國人。中國領土上的中國海關沒有主權、沒有關權,不過是帝國主義國家瓜分東北、掠奪資源、傾銷商品的工具。

海關關員在驗放進出境旅客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東北地區淪陷為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地,東北各海關先後被日本人控制。1932年9月,在日本帝國主義操縱下的偽滿洲國宣布東北各海關獨立為偽滿洲國海關,濱江關改稱『哈爾濱稅關』,歸由偽滿洲國財政部領導。控制了東北經濟大門的日本侵略者對中國其他地區進入的貨物、物品視作進口征收關稅,大肆斂財,而對戰略物資免征關稅,以此加緊進行侵略戰爭前的物資儲備,又將中國的金銀、文物、糧食、能源等物資源源不斷運回日本,中國百姓販運日用品卻被視為走私,嚴查嚴辦。家門的鑰匙被虎視眈眈的強盜拿在手中,我們的祖國時時面臨著被洗劫一空的厄運。

  1945年9月,抗戰勝利後,國民黨政府海關稅務司署派員前往哈爾濱市接受哈爾濱稅關,並准備籌建哈爾濱海關,但終未建成。

  崢嶸歲月中艱難前行的哈爾濱關

  1946年5月28日哈爾濱獲得了解放,祖國北疆經濟大門的金鑰匙終於回到人民手中。身處解放戰爭的大後方,哈爾濱關肩負著監管對蘇經貿往來、戰略物資進口支援前線的重要任務。從1946年到改革開放前這三十年餘年的時間裡,哈爾濱關建制沿革幾經變遷,先後更名為『駐哈爾濱郵局包裹驗征處』、『哈爾濱分關』、『哈爾濱支關』、『中華人民共和國哈爾濱關』,分別接受東北海關管理局、黑龍江省外貿公司、黑龍江省外貿局等領導。三十餘年的崢嶸歲月中,哈爾濱海關隨著在探索中艱難前行的社會主義新中國幾經磨難,經受住了種種考驗,特別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哈爾濱關的機構被砸爛,大部分人員被調出或下放,各方面工作處於半癱瘓狀態。但是,無論經歷多少挫折,面對何種困難,哈爾濱海關人始終牢記使命,緊守國門,對祖國、對人民忠貞不渝。

海關對進出貨物監管

  改革開放後的哈爾濱海關

  歷經磨難的哈爾濱海關終於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迎來了新生。而近年來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逐步實施更是為哈爾濱海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1980年8月1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哈爾濱關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哈爾濱海關』,由海關總署直接領導,並一直延續至今。1984年6月9日,哈爾濱海關昇格為廳(局)級海關。在海關總署的正確領導下,在黑龍江省委、省政府和各級地方黨政的指導下,在社會各界的全力支持下,哈爾濱海關認真貫徹『依法行政,為國把關,服務經濟,促進發展』的海關工作方針,努力打造『政治堅強、業務過硬、值得信賴』的准軍事化紀律部隊,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在認真履行各項職能,支持促進黑龍江省對外經濟貿易發展,維護北國邊疆安定等方面發揮了應有的作用,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今天,哈爾濱海關已發展成為下轄18個隸屬海關、內設23個局處室,擁有900名關員,年監管進出境貨物近千萬噸的巍巍雄關。

海關對國際航空器監管

  堅持開門建海關,在發展中構建和諧

  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幾代海關人肩負神聖使命,為祖國把關,為國家增光,對人民負責;認真貫徹『依法行政、為國把關、服務經濟、促進發展』的海關工作方針,堅持垂直領導,把支持和促進國家地方社會經濟發展作為海關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克盡職守,艱苦奮斗,在有力促進黑龍江省對外經濟貿易發展的同時,也在建設現代化海關的道路上邁出了堅持的步伐,樹立了新時期中國海關的良好形象。近年來,哈爾濱海關積極開展調研,深入了解省情、關情,廣泛征求群眾的意見建議,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開門建海關』的工作思路,要求各級領導乾部要了解省情,吃透關情,把海關工作置於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格局中和海關的全部工作中去思考、去把握,在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偉大戰略中,找准海關在地方經濟建設中的位置,努力做好經濟秩序的維護者和經濟發展的促進者,自覺地融入到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潮中。特別是今年以來,哈爾濱海關為支持和促進龍江經濟發展,認真貫徹落實《海關總署關於支持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總體意見》,出臺了《哈爾濱海關服務和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十五條措施》,努力打造服務型、責任型、法治型、廉潔型海關。按照總署統一部署,哈爾濱海關適當調整適用跨關區『屬地申報,口岸驗放』通關模式的企業范圍,紮實推進跨關區『屬地申報,口岸驗放』通關模式的推廣應用工作,最終實現對進出口貨物的『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努力為企業減負增效服務,加快推廣稅費『網上支付』,積極推進我省『電子口岸』建設,探索實行『EDI網上報關』模式,進一步提高通關效率,為企業報關納稅提供更多渠道和便利。嚴格按照《哈爾濱海關政務公開》中承諾的作業時限辦理各項進出口業務,堅持履行『全天候無假日24小時』預約通關的對外承諾。對『洽談會』等大型展會和重要對外經貿活動,制定專門的服務措施,提供快速便捷的通關服務。研究建立哈爾濱海關客戶服務機制,建立重點企業聯絡員制度,將各種優惠措施整合打包,有針對性地提供『個性化服務』,最大限度地降低企業通關成本。密切關注俄方海關政策的變化調整,及時向地方政府和外貿企業通報有關情況,為促進我省對俄經貿的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海關查獲的走私汽車

  歷史是一本書,使我們學會思考;歷史是一面鏡,讓我們懂得珍惜。哈爾濱海關一百年的歷史,始終和地方經濟發展緊密相連;改革開放後哈爾濱海關的三十年,更是把振興龍江、服務地方、促進發展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在未來的道路上,哈爾濱海關有信心、有決心與龍江人民一道,共同為黑土地的繁榮和發展貢獻力量。

  巍巍雄關,百年滄桑,身系祖國榮辱;昭昭之心,卅載磨礪,情牽邊疆繁榮。

責任編輯:邱士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