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圖片說明】 三只可愛的長頸鹿顯然很適應這個寬敞明亮的新家。 | ||
|
||
【圖片說明】大型吊車吊起裝有長頸鹿的集裝箱,准備讓他們進館。 陳南 攝 |
東北網7月6日電 5日,經過近兩個月的漫長運輸、隔離,輾轉上萬公裡,3只從南非遠道而來的長頸鹿終於在哈爾濱北方森林動物園安了家。
據介紹,新動物園建設時,哈爾濱市就准備引進長頸鹿。但由於當時南非地區發生口蹄疫疫情,引進工作被迫擱淺。今年初,南非的疫情警報解除後,動物園派專人到南非進行考察,並按照性情溫順、身體健康、年齡適中等標准從10只長頸鹿中挑選出3只兩歲長頸鹿,於5月13日運抵哈爾濱市。這3只長頸鹿目前身高為3米多,成年後可以長到5米多高。
艱難運輸
連嚇帶哄纔肯進出集裝箱
長頸鹿在非洲並不稀罕,但國內所有動物園裡的長頸鹿加起來纔100多只,而且多數分布在南方幾個大的動物園。遠隔上萬裡的距離,讓這些生長在熱帶氣候下的龐然大物很難適應北方氣候。而且,要想把這些『大個子』運過來,也不是件容易事。動物園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次引進長頸鹿總共花了30多萬元,其中運輸費用比購買長頸鹿的費用還高。
此次遠渡重洋而來的3只長頸鹿,先是從南非乘飛機經過長達20多小時的飛行到達北京,然後轉機運抵哈爾濱。乘機過程中,長頸鹿一直站在特制的近5米高的大集裝箱裡。據了解,5月13日抵達哈爾濱後,長頸鹿先是被運到位於帽兒山的動植物檢驗檢疫部門。剛剛抵哈,長頸鹿就給工作人員出了個難題:由於對異地他鄉的恐懼,它們死活不願從集裝箱中出來。
一直陪伴長頸鹿的南非飼養員和動物園飼養員,用長頸鹿平時最愛吃的各種樹葉進行引誘。開始,長頸鹿無動於衷。後來,在一只膽大的長頸鹿帶領下,集體把『騷擾』它們的樹葉給吃了,但仍不肯出來。飼養員又嘗試著用『恐嚇』的辦法,拿著樹枝進行驅趕,卻被長頸鹿給當成了『撓癢癢』。從早上一直折騰到下午,無奈之下大家采用了『暴力』加『懷柔』的手段,一撥人用繩帶綁在長頸鹿身上往外拖,一撥人在前邊用樹葉引誘,另一撥人在旁邊進行驅趕,終於讓3只長頸鹿走出了集裝箱。
經過一個半月的隔離後,長頸鹿又面臨再次裝車、卸車的難題。7月3日晚,飼養員准備把長頸鹿裝車,但是當晚的多次引誘都以失敗告終。4日凌晨3時多,飼養員又開始引誘長頸鹿進箱,其中有一只比較溫順,在經過半個小時的食物引誘後,終於自己走進了運輸箱。剩下的兩只長頸鹿卻不聽話,幾次走近箱子,幾次又跑開,飼養員試過多種它們喜歡吃的食物都不管用。最後,飼養員再次采用了『大棒加胡蘿卜』的辦法,在前面用食物引誘,後面幾個人拿樹枝等慢慢驅趕,經過3個多小時的『斗爭』,終於使兩只長頸鹿也走進了集裝箱。可能是從隔離區到動物園的運輸時間較短的原因,4日上午,到達動物園的長頸鹿順順當當地走進了館捨,正式開始了冰城的安居生活。
全程陪護
每小時觀察一次呼吸飲食和眼神
據動物園有關負責人介紹,哈爾濱市動物園已經10年沒有長頸鹿。此次引進長頸鹿,動物園派出了一支由獸醫、飼養員等組成的『迎接』隊伍,而且專門為長頸鹿設計了5米多高的大集裝箱,讓目前僅3米多高的3只兩歲長頸鹿享受了VIP待遇。
在從南非起程之前,被選中的長頸鹿就進行了適應性訓練,而且專門進行了營養補充,以增強體力,適應長途跋涉。運輸過程中,長頸鹿乘坐的箱子裡面不但有防撞裝置,而且還有特制的飲水口和喂料口,供運輸過程中補充營養。
在運輸途中,飼養員一直全程陪護,幾乎每小時都要觀察一次,通過呼吸、飲食、眼神等觀察長頸鹿是否正常,同時在途中還要注意加添飼料和飲用水。
新家挺好
水槽料槽可昇降
動物園建園時,就專門建設了長頸鹿館。此次為了迎接長頸鹿的到來,動物園對長頸鹿館進行了大規模的整修,對飼喂水槽、料槽、地面、排水、運動場地等長頸鹿的生活設施都按照它們的生活習性進行了調整,盡量使它們過得舒服。
記者看到,長頸鹿館非常高大,3米多高的長頸鹿離棚頂還有很高的距離,活動一點兒不受影響。長頸鹿的水槽、料槽都是專門設計的可昇降模式,讓長頸鹿取食時更加方便。館外,還有一片寬闊的草食動物運動場地,是這些運動健將進行大規模運動的場所。新來的長頸鹿非常適應新環境,現在飲食、活動都已經完全正常了。
●背景新聞哈市動物園十年不見長頸鹿
哈市動物園曾經飼養過7只長頸鹿,最早的一只是1982年引進的。由於長頸鹿適宜典型的非洲熱帶草原氣候,對寒冷氣候不適應,在北方不容易飼養,加之游人投食致使其誤食塑料袋等原因,7只長頸鹿陸續死亡,近10年來哈爾濱市動物園一直沒有長頸鹿。
長頸鹿為哺乳綱偶蹄目長頸鹿科長頸鹿屬,牙齒為原始的低冠類型,以樹葉為主食,廣布於非洲的稀樹草原地帶,是現存身材最高的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