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8日電 在經歷了連續兩天兩夜的重體力勞動之後,42歲的工人王昆倒在建築工地上,兩小時後離開人世,工友們痛心地說:『他是被累死的!』
7月2日凌晨0時40分,在通河縣第六小學家屬樓建築工地打工的林區工人王昆,在連續作業40多個小時後突然暈倒,雖經醫院全力搶救,但這個42歲的壯年男子還是帶著對親人和生活的無限眷戀離開了人世……在他的遺體旁,朝夕相處的工友們搖著他的臂膀,歇斯底裡地高喊:『王昆,你不要走,咱們不乾了,咱們一起回家……』
兩天兩夜只睡了4個小時
今年42歲的王昆是巴彥縣興隆林業局白石林場的林業工人,由於林區木材減產,工人沒有活兒乾,王昆便和工友們來到了通河縣打工。據王昆的工友張魁平回憶,他和王昆是5月23日從白石林場到工地的,被包工頭劉紅軍分配乾力工,主要工作就是打混凝土和配合瓦工乾活,每天從早上5時開始上工,晚上6點半下工,一天乾滿12個小時,掙日薪50元錢。由於工程進度很快,包工頭經常要求工人們晚上加夜班,每加班1小時,給工人5元錢。『我們出來就是為了多掙點錢,包工頭說讓加班,加班還給錢,那就乾吧!』開始那兩天,天氣還算涼爽,每天加班乾幾個小時身體還行,可是到了6月下旬,有時氣溫達到了30多攝氏度,一天乾滿12小時,夜裡再加班乾,整天感覺昏昏沈沈的,身體就有些承受不了了。張魁平講,最熱那兩天,有時他們24小時連軸轉,白天乾滿12小時,晚上再乾整夜,第二天還是照常上工。天氣太熱,每天下午乾活時,汗就像流水一樣往下淌,快虛脫了,就對著自來水龍頭灌自己一肚子涼水緩解疲勞,晚上回到宿捨裡,渾身就像散了架子,一點勁都沒有。一次,他和王昆乾了一天一宿,下午困得實在受不了了,一邊打混凝土一邊迷糊,差點一頭紮進土堆裡。有時真想歇一會,但只要一停下來,想到要被扣工錢,還得咬牙接著乾。
王昆的工友沈玉銀回憶,6月30日那天,王昆和他們幾個工友都加班到半夜,夜裡只睡了4個小時,7月1日早上5點鍾就上工了,由於起來晚了幾分鍾,還遭到了工頭的批評。7月1日白天,王昆照常乾滿了12個小時,晚上工頭又讓大家加半宿班,王昆也點頭同意了,吃完晚飯坐了一會就又上工了。可到了晚上10時多,他們都在6樓打混凝土時,王昆突然說眼睛好像瞇了,看東西有些模糊,隨後就從乾活的架子上下來,沒走兩步,他手扶著牆倒了下去。工友們聽到王昆慘叫兩聲,當大家跑過來時,他已經躺在地上不省人事了。工友們頓時嚇壞了,一邊通知包工頭劉紅軍,一邊把他往樓下背,大約10分鍾工夫,劉紅軍和120急救車都到了工地現場,大家火速將王昆送往通河縣人民醫院。家裡塌了頂梁柱急診室根據CT片診斷為腦出血,出血部位為腦乾,情況十分危急,需立即通知其家屬。雖然盡全力進行了搶救,但2日凌晨0時40分,王昆停止了呼吸。工友們陸續趕到了醫院,陪在王昆的身邊,包工頭劉紅軍交納了搶救費用。
2日凌晨2時許,王昆的親屬們趕到了醫院,看到王昆的慘狀,他的妻子昏倒在地,醫院連夜又對其進行了搶救。在此期間,王昆的妹夫李天福負責處理後事。『我大哥死得太慘了,死時渾身上下全是泥和土,嘴裡和鼻子全是血塊,血水順著鼻子直往下流。』據李天福講,王昆是家裡的頂梁柱,上要侍候70多歲的母親,下有未成年的孩子,妻子沒有工作。為了不讓家人擔心,他在工地上吃苦的事,回家一句都沒有提過,工地發了薪水,他一分錢都沒留,全部貼補了家用。
『我大哥到工地打工之前,身體沒有病癥,是由於在打工期間,嚴重超負荷勞動纔導致突發疾病,這個責任應當由打工老板承擔。』據李天福講,當天他在醫院與包工頭劉紅軍對王昆的後事處理進行了協商,可劉紅軍認為王昆的死因是突發疾病,並不是工傷,施工方不應該對其死亡承擔任何責任。
凌晨4時,在工友們的幫助下,王昆的遺體被運回了家鄉。當鄉親們從工友口中得知王昆暴死的經過後,紛紛為他的死打抱不平。為了替王昆討回公道,村民們找律師進行了諮詢,根據《工傷保險條例》規定,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應視為工傷,律師認為王昆的死屬工傷,包工頭劉紅軍應當承擔責任。當天下午,劉紅軍趕到了王昆的家鄉。針對王昆的死,劉紅軍表示很同情,出於人道主義精神,他決定拿出2萬元錢,作為王昆身後的安家費用。至於是否屬於工傷一事,他得回到公司開會討論商議。王昆之死以6.5萬元賠償『了結』 7月4日,記者趕到通河縣第六小學家屬樓建築工地,這座6層高的家屬樓主體剛剛建完,由於王昆的死,工地上顯得冷清了許多,兩個光著膀子正在打混凝土的建築工人告訴記者,他們在這裡乾活,吃的是白菜和土豆,睡的是地板和通鋪,每天從天亮乾到天黑,晚上還要加班,包工頭讓乾什麼就乾什麼,要是不乾,就得扣工錢,身體不舒服,咬咬牙就挺過去了,根本不知道一天正常工作應該是多少小時,也不懂得怎麼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和王昆一起來的工友們已經不打算繼續在這裡打工了,張魁平說,王昆之死讓他們重新『掂量』生命和錢的價值。
在通河縣人民醫院,參與搶救的內科醫生丁忠學分析:『王昆超負荷的體力勞動雖然不是造成其腦出血病癥的直接原因,但也是一個誘因。氣溫偏高,缺少睡眠和休息,勞動強度過大,都有可能引發心腦血管疾病。』
記者到通河縣當日,劉紅軍與王昆家屬進行了整整一個下午的協商,但未達成一致意見。7月5日上午,劉紅軍向王家支付了6.5萬元的賠償金,雖然這個數字與王家親屬的期望值存在差距,但他們最終選擇了接受,王昆死亡賠償一事到此告一段落。事後,劉紅軍接受了記者的采訪。據劉紅軍講,他是從賓縣到通河縣做工程的,承包建築工地中的五項工程,由於自己缺乏法律意識和常識,王昆死亡當日,他以為此事與自己無關。後來,他諮詢了律師也看了相關的法律法規,纔明白此事他應當承擔責任。他說,王昆的死也給他敲響了警鍾,今後他將杜絕工人加班事件的發生,避免悲劇重演。王昆之死暴露用工超時問題王昆暴死事件嚴重暴露了目前哈爾濱市建築市場建築工人超時加班的問題。據記者了解,在進城務工的農民中,男性農民工多聚集在建築工程領域,他們文化程度偏低,大多數只能從事簡單的力工工種。他們的勞動環境和工作條件相對較差,除生活居住條件簡陋以外,加班加點工作已成常事。有些企業農民工每天工作10-11個小時左右,甚至有的超過12小時,每月工作日也在26天以上,『以天論工』沒有休息日。
42歲的王昆在建築工地打工期間,受包工頭指派,同時也是為了多賺些錢,長期處於過大的勞動強度之下,致使身體出現類似金屬『疲勞斷裂』的結果,這就是『過勞死』。據市勞動和保障局市場處處長孫鐵夯講,一般來說,『過勞死』指的是長期慢性疲勞後誘發的猝死,即由於工作時間過長、勞動強度加重、心理壓力過大導致精疲力竭,甚至引起身體潛藏的疾病急速惡化,繼而出現致命的癥狀。目前,『過勞死』陰影開始從知識分子漸漸蔓延到其他人群特別是農民工身上,因為社會保障對農民工群體覆蓋面小,造成他們的就業、養老、看病、子女就學等各方面壓力加大,加上不少企業工資水平過低,這些都迫使農民工不得不用更長的時間和更高強度的勞動,來獲得報酬以便獲得必要的保障。
孫鐵夯認為,農民工是弱勢群體中的最弱者,對其合法權益的保護也就很容易忽視。要有效遏制超時勞動,避免過勞死亡,關鍵在於勞動、工會等部門要嚴格執行《勞動法》、《工會法》等法律法規,加大對違法行為的懲治力度。同時,農民工也應改變急於『賺錢』的觀念,提高自我保護意識,避免過勞而死現象再度發生。
我國《勞動法》對勞動時間有明確的規定
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8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44小時的工時制度;用人單位由於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1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3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36小時;用人單位不得違反本法規定延長勞動者的工作時間,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用人單位支付不低於工資的150%的工資報酬;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200%的工資報酬;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300%的工資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