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十八歲,用什麼樣的成人儀式紀念?
2007-07-08 07:26:23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章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8日電 省實驗中學成人儀式讓1000多名學生痛哭流涕、刻骨銘心『七一』前後,哈爾濱市一些中學陸續舉辦了18歲成人儀式,讓學生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在眾多舉辦成人儀式的學校中,省實驗中學以一場別開生面的『青春·感恩·責任———18歲成人儀式』,給1000餘名18歲學生和家長留下終身難忘的記憶。

  學校:要求上千名家長『保密到底』

  據省實驗中學副校長張麗娟介紹,該校從1997年起舉辦成人儀式,至今整10年。如何讓今年的儀式令學生終生難忘,省實驗中學進行了精心策劃。

  4月26日,學校召開家長委員會會長集體討論會,初步確定本次成人儀式采取『給孩子買一份成人禮物、寫一封信』的方式,但近一半的家長代表對能否『保得住秘密』有疑慮。為此,4月29日,學校召開了一次特殊的家長會。家長會定在晚上7點學生離校後舉行。會上,張麗娟為了贏得家長支持特意設置情境:熄燈;播放薩克斯曲《回家》;要求每位家長閉目靜思,回憶自己18歲是如何度過的。同時,張麗娟副校長適時加入引導詞,讓家長回憶自己的孩子從嬰兒到學校到高中不同階段的成長歷程,一同感受孩子的進步。最後,她希望家長能配合學校,保守秘密,為孩子們的人生留下一段刻骨銘心、美好的記憶。曲後,一些家長流淚了。大家紛紛表示會配合學校的活動。

  隨後,每個班的家長按人數分組,由組長負責接收各組的禮物,再統一送到學校。活動當天,許多學生看到家長拿著大包小裹,都很奇怪。保密工作相當成功。

  學生:收到的每件禮物都有『分量』

  5月12日,活動正式舉行。當學校舉辦宣誓儀式後,家長代表帶著禮物走進教室,向每個學生分發,學生們驚喜之情溢於言表。當他們打開禮物包裝、讀了信,禁不住淚流滿面。同學們收到的禮物,小到破舊的一支鋼筆,大到一米見方的子彈殼做成的模型;便宜的有幾角錢一把的塑料小草,貴重的有筆記本電腦、數碼相機;有學生從出生到長大各個時期照片匯總成的相冊、光盤,有剃須刀、籃球、啞鈴,還有MP4、手表、書包、鞋子……

  魏佳琦收到了媽媽用手機盒包裝的禮物,打開一看是一把塑料小草,同學們看見後笑了,佳琦看了媽媽的信後哭了。媽媽在信中說:寶貝女兒,本想送你一本書,但只能送一冊是很有限度的。小草,它沒有鮮花那樣嬌美,也沒有服飾那樣靚麗,但當春天來臨時,第一個報春的不是迎春花,也不是枝葉,而是小草。無論在夾縫中還是在高山上,它都能頑強生存,它不需要特殊的呵護,它遍及整個地球,你說它有多麼大的生機!媽媽和你一樣是一棵小草,希望你茁壯地成長。

  孫鵬程收到的禮物是一支破舊的扔在地上都沒人撿的鋼筆。孫鵬程的母親劉娟告訴記者,這筆是鍍金的英雄牌鋼筆,它雖舊卻是孩子的姥爺留給她的唯一紀念品,她一直珍藏著,這是錢不能買來的東西。如今的孩子物質不缺乏,卻缺乏愛的傳承。孩子沒見過姥爺,但應該學會感恩,思念親人。

  李彧收到的禮物是一張照片,他的媽媽在東北電力大學校門前的留影和該校穆鋼校長給他的親筆題詞。原來,東北電力大學是李彧向往的大學,但最近幾次考試中成績都不太理想,他有些焦急。他的媽媽劉麗說,為了激勵孩子,10日,她告訴孩子出差辦事,登上了去長春的火車。人生地不熟的劉麗來到學校,她忐忑地找到校長,講了孩子的情況。穆校長被這位母親的勇氣和毅力打動,欣然贈言,祝李彧同學成長、進步!穆校長說,他會在東電等著李彧。

  讀著父母的信,連平日大大咧咧的男生也淚如泉湧。同學們頓悟:平日大家對父母的照顧已經習以為常,誰也沒有發現父母兩鬢漸增的白發。18歲,意味著成熟,意味著責任,意味著感恩。第二天是母親節,同學們在一起商量給母親買什麼樣的禮物,平時對此不關心的男生也加入進來,以實際行動感恩。

  家長:儀式後,孩子懂事了

  王瑤的媽媽崔玉霞說,雖然家庭條件一般,但還是給孩子花200元錢買了一雙天美意的鞋,一是天美意的名字好聽,讓孩子天天都高興,二是希望孩子今後的路能踏踏實實,一路走好。

  許多學生看完信後,馬上流著淚給父母寫回信。當父母坐進教室時,他們手中捧著的是一封封被淚水打濕的信件,抒發著對父母的感謝、對未來的思考、對高考最後衝刺的決心,還有一句發自內心的話:『我永遠愛你們!』。

  崔玉霞說,自己身體不好,女兒很擔心。在信中,女兒一句『寧可讓自己的生命減少點長度而去延長媽媽的命』的話,令她掩面而泣,既心疼又自豪。

  采訪中,記者發現,絕大多數家長、孩子都是第一次以書信方式互相溝通。這次成人儀式後,家長普遍反映孩子長大了,懂事了,能主動與父母噓寒問暖,學習的自覺性也增強了。

  哈爾濱市立法確定成人宣誓日成人儀式的精髓,在於使青年懂得『成人之義』,提示他們今後將要擔負起對師長、家庭,乃至社會、國家與民族的責任,提示他們已正式跨入社會,獲得全新的人生角色。我國的成人儀式發端於上海。1994年以來,在共青團組織的倡導、組織下,這項活動相繼在全國各省(市)、自治區推開。哈爾濱市1999年舉辦第一次18歲成人宣誓儀式,至今已經8年。

  據團市委學校部嵇部長介紹,哈爾濱市已通過人大立法確定每年的4月28日為哈市成人宣誓日。每年的5月-8月,全市各中學都會結合『五四』青年節、建黨紀念日、建軍節等,舉辦不同形式、不同主題的成人儀式。向學生發放由市長簽名的成人紀念卡、紀念徽章。年滿18歲的人,從法律意義上說,是指具有完全行為能力的公民。舉辦成人儀式,其目的在於讓中學生增強公民意識、使命感和責任感,以擔負更多的責任。

  8年來,哈爾濱市許多中學都組織了一些頗具特色的成人儀式。今年,哈市第五中學舉辦的成人儀式上,1500位家長坐著,1500名學生站立在父母身邊,家長親自為孩子佩戴成人紀念徽章,發成人紀念卡。去年,哈市第九中學組織1500名學生宣讀成人誓詞、帶成人帽等,都收到很好的效果。成人儀式需要創新也需要傳承民族文化省實驗中學的成人儀式策劃新穎、廣受好評的同時,一些學校的成人儀式流於形式,導致儀式的神聖感、莊重感、文化感不足,缺乏回味、印象不深。探索新形勢下如何創新成人儀式顯得十分必要。

  一位參加過成人儀式的網民在博客中寫道:一些成人儀式好像走過場,首先是個開場白,起立奏國歌,領導講話、講話、再講話,學生代表、老師代表,最多再弄個三好學生以及各個獎項的獲得者上臺領獎,看場電影然後收工。這樣形式主義的教育,讓我們內心依然空虛。

  為了研究日本成人儀式,哈師大中文系主任郭崇林曾專程到日本參觀其成人儀式。成人節上,女孩身穿和服,男孩西裝革履,由專人為其行加冠禮,並進行成年宣誓,在場有許多長者觀禮,並參加各種傳統的文娛活動等慶祝成人。此習俗乃自唐代傳入日本,保存和延續至今。

  據媒體報道,近年來,我國一些大學、中學開始嘗試將中國傳統的成人儀式重新引入校園,受到廣泛關注。2006年5月16日,武漢1000名18歲的學生身著傳統服裝,在編鍾奏出的音樂聲中,詠誦成人誓文,接受父母及師長對自己的『冠禮』(男性)和『笄禮』(女性),以肅穆的古禮舉行成人儀式。據悉,哈爾濱文廟修復後,也將舉行『冠禮』儀式。

  郭崇林主任認為,成人儀式是人成長歷程、人生禮儀中最重要的一項,省實驗中學的創新難能可貴,這種教育的強化作用會留給孩子深刻的印象,讓學生們強烈意識到自己的角色轉變。但是,眼下與我國傳統的成人禮儀相比,更多的成人儀式無論從形到神、從內容到形式都被淡化、遺忘了。教育工作者、社會學者應該更多地研究符合新時期青少年特點的成人儀式,既強化成人儀式的文化感染力,又能傳承幾十年的民族文化,讓成人儀式成為人生的特殊時刻。

責任編輯:張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