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8日電 題:高考後現象:『技術教育』有點熱
所謂『高考後現象』是指:高考後出現的一些非常規的現象及失利的學生、家長徘徊於就業、復讀、上普通大學的三岔路口,難以作出正確抉擇的現象。
隨著高考成績的發布,省人纔大市場就『高考後,你如何選擇腳下的路』做了一次調查,在參與調查的近3000人次中,50%的被訪者都選擇了『進入大學,並根據興趣參加熱門的職業技能培訓,為就業做准備』這一選項,而有44.33%的被訪者選擇『參加一種熱門的職業技能培訓,盡早走上社會就業』,12.5%的人選擇了上駕校考駕證。對於人們不同的就業傾向,人們普遍認為,職業技能已成為就業敲門磚,無論上不上大學都是必須培養的。
高考後學生紛紛投奔技校學技能
6月底最炎熱的一天,記者在哈爾濱市某通信學院見到了今年剛剛參加完高考的哈爾濱市某重點中學高三畢業生孫理,他對記者說,本來高考前是想考後好好玩幾個月的,但當考完試後發現身邊的很多成績非常好的同學都選擇一兩門專業技能課程進行學習,自己便來到這所通信學院想學學網絡方面的技能,好在今後的就業競爭中優於其他的對手。據該通信學院招生處老師介紹,現在企業喜歡招聘那些『學歷+技能』型人纔,這些人纔經過專業的職業技能培訓後,通常能迅速適應並滿足企業對員工獨立上崗、獨立操作的需求。因此,考慮到就業的壓力,學生已經主動或被動地向『學歷+技能』型人纔靠攏。而目前軟件工程師班和網絡工程師班就讀學員中超過70%都具有大專以上學歷,其中有部分學員是剛剛參加完高考的學生。
記者又走訪了哈爾濱市多家職業技能學校發現,很多學校都招收了大量剛剛參加完高考的學生,其中還有一部分是在校大學生,而一些技校的熱門專業出現了報不上名的火爆局面。針對此種現象,省人纔大市場經理鮑大文分析說,職業教育與學歷教育是一種相互補充的關系,但兩者在教學目標上又是有所側重的———學歷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基礎理論和思維能力,職業教育則注重學員職業技能的培養。目前很多高學歷人員選擇參加IT培訓,來提昇自身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從而增強自身在就業市場的競爭實力。
成績不理想放棄大學選擇職業技校
高考成績發布的首日,高三畢業生李木知道自己的成績只能上三表院校了,可三表院校對於李木來說並不可心。想到四年後激烈的就業競爭,李木及其家人決定放棄三表院校而選擇一所職業中學繼續學習。據市第二職業中學校長馬曉波介紹,該校每年都會接收一部分因考試失利而來該校就讀的『回爐』學生,這部分學生由於學習能力強再加上相關職業技能的培養,畢業後都會很快找到工作,而由於名額有限,職業學校面向高考失利學生的招生名額每年的比例都不大。記者走訪了哈爾濱市多家職業技術學校,都有一部分高考失利生前來諮詢和報名。高考後,可以說職業技術學校成了部分學生的新『婆家』。
市第二職業中學校長馬曉波表示,職業教育一方面能幫助學員快速成為一名『准職業人』,成為受用人企業歡迎的實用型技術人纔,另一方面,幫助提昇學員的職業素質。正規的職業培訓機構在技術能力培養之外,還設置了專門的職業素質培養課程,包括學員個人的職業規劃、禮儀培訓、應試技巧等,這對於增強學員在未來就業市場的競爭力是非常有幫助的。
考完大學忙考駕照
緊張的高考結束後,許多學生開始練車准備考票。如今,擁有駕照會開車不僅是一種時尚,也已成為人們的基本生活技能,這是眾多『准大學生』學車的緣由。
近日,記者在哈爾濱市幾家駕校了解到,『准大學生』練車已成熱潮。這些孩子中重點中學的學生居多。學生王乃夫說:『這個假期沒什麼事,等錄取通知也挺難熬,所以特地來考駕照。』而在另一旁的王彥鵬同學已經進入倒車入庫階段。某駕校人員介紹,『為給「准大學生」提供方便條件,我們不僅打出特惠價,而且重新布置了場地,又在原有訓練車的基礎上新增加了4臺新型皮卡車、兩臺捷達車。目前,前來諮詢的「准大學生」已有數十人,正式入校學習的就有近30人。』剛報完名的女孩楊程說:『從小學到高中畢業,細算起來已度過了數十個假期,而唯獨這個假期是最特別、最期盼的。它沒有冗雜繁重的習題卷子,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我現在正學習開車,為自己將來能有多項技能提前操練,過個有意義的假期。』另外,記者了解到,『准大學生』去考駕照多是家長安排的,家長們認為,孩子已經滿18歲,以後考車費用可能會上昇,因此,現在考個駕照,一則可以便宜點,二來又使孩子多一項技能。
高考落榜生不參加技能培訓可能成為新的失業大軍
隨著我國大學擴招帶來的高中階段教育普及率的提高,每年的高考落榜生正成為一個龐大群體。對這些無學可上的落榜生來說,找工作、融入社會是他們的主要選擇。但對這些剛剛走出校園的高中生來說,找工作無疑是一個突如其來的難題,無論在心理上還是知識技能上都沒有做好相應的准備。就業專家講,從近幾年的情況看,高考落榜生成為了新的就業『盲區』。
18歲的姜梅莉來自一個下崗職工家庭,今年高考成績很不理想。她告訴記者,考不上大學壓力就特別大,一是覺得對不起父母,他們花了那麼多心血卻沒有回報,二是覺得自己的前途很渺茫,以後能乾什麼呢。記者采訪了多名高考落榜生發現,他們普遍都背負著沈重的心理壓力,在困惑中走向社會。省人纔大市場經理鮑大文說,在當前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上,高中畢業生無疑是一個弱勢群體,他們一無體力,二無技能,三無社會經驗,是典型的『三無人群』,論體力不如農民工,論知識不如大學生,論技能不如技校生。企業招工時根本想不到高中畢業生。如果找不到正當職業,年輕浮躁的他們就很容易走入歪門邪道,成為危害社會的人群。但從另一方面講,對於高考落榜生來說,就業市場同樣潛藏著巨大的機遇。根據哈爾濱市供求狀況顯示,具有高級職業技能的人纔短缺嚴重。有專業技術職稱的各類工程師、車、銑、刨等專業人員市場需求量大,而這部分人在市場上很難尋覓。
鮑大文認為,這些高中畢業生正是很好的技校生源。高中生經過了12年的基礎教育,已經有了良好的文化素質和知識基礎,加上他們年輕、容易接受新事物,在學習和掌握技能上優勢很大。他建議高考落榜生和他們的家長,考慮一下技術職業學校,別讓寶貴的青春在無目標的求職中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