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舊)科技·衛生
搜 索
父親捐骨髓救白血病女 女兒A型血變成了爸爸的O型血
2007-07-08 08:48:28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史延志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8日電 7月2日,身患白血病、爸爸為她捐獻了造血乾細胞的9歲女孩張雪回到哈醫大一院復查。經過對小張雪的骨髓細胞染色體分析,如今,張雪的骨髓細胞中全部為爸爸的染色體核型,爸爸的骨髓細胞已經在她的身體中生根發芽,發揮了正常的造血功能,移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被病痛折磨了近一年的小張雪重又露出了燦爛的笑容,她原本的A型血變成了爸爸的O型血,她幸福地說:『爸爸給了我第二次生命!』

  白血病將9歲女孩推到生死邊緣

  小張雪家住伊春,今年9周歲,是一個聰明漂亮、懂事可愛的小女孩,學習成績非常好,還是班級裡的班乾部。去年9月,爸爸媽媽發現小張雪總是說累,愛出虛汗,渾身沒力氣,上學、放學的路上經常會提出讓爸爸背她。與此同時,他們發現小張雪的肚子變大,而且又脹又硬,半個月內消瘦得厲害。爸爸媽媽覺得不對勁兒,立刻領小張雪到醫院檢查,檢查結果孩子得了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

  爸爸媽媽帶著小張雪登上了來哈爾濱的火車,住進了哈醫大一院血液內科。醫生們發現,小張雪的脾腫大嚴重,必須化療。三個月後,盡管癥狀有所緩解,但進一步檢查卻證實,小張雪的病情發展較快,有從慢性期進入加速期的跡象,一旦發展為急性白血病將可能危及生命。而要挽救這個鮮活的小生命,最可行的辦法就是盡快進行『造血乾細胞移植』。

  為救女兒,爸爸街頭乞討再捐骨髓

  小張雪是獨生女,沒有有血緣的兄弟姐妹為她提供完全相同的供體。而要到中華骨髓庫去尋找供體,至少也要三個月的時間,而且能不能找到完全相合的供體還是一個問題。這時候,小張雪的爸爸媽媽都提出要自捐骨髓救女兒。經過醫院配型,在6個位點中,爸爸有4個位點與之相配,而媽媽只能配上3個。

  哈醫大一院血液內科的大夫們請來北京的專家一起為小張雪會診。最後專家們形成了共識,即使在中華骨髓庫中找到6個位點完全相合的配型,移植的難度與排斥反應應該與爸爸為張雪移植差不了多少。為了救急,他們決定選擇有4個位點相合的爸爸為小張雪提供骨髓。哈醫大一院院長周晉擔當移植中心的主任,親自掛帥領導,反復推敲論證、設計移植方案。

  一些有難度的問題隨之而來,一是這種移植屬於『異基因半相合移植』,排斥反應和並發癥多;二是父女二人血型不合,女兒A型,父親O型,更增加了移植的難度和風險;三是這種移植在國內外相對高端,需要很高的技術水平,只有設備完備、經驗豐富的移植中心纔能完成。能否成功移植,這是對哈醫大一院移植中心技術、設備、經驗、信心和責任的一次重大考驗,也是對張雪及其父母的一次考驗。為了救孩子,張雪的父母決定放手一搏!

  然而,小張雪的治療費用需要20多萬元,這對於在家鄉開一個小吃部、靠小本生意維持生活的張雪父母來說無異於天文數字。這三四個月,為了給張雪治病,爸爸媽媽已經賣掉了家鄉的小吃部和家裡的房子,搬去了張雪的姥姥家。陪張雪在哈爾濱治病使得張雪父母已經沒有了任何收入,無奈之下,春節前後,張雪的爸爸、36歲的張洪林放下了男人的自尊,來到南崗區繁華地段乞討,每天乞討來的一二百元至少可以保證一家人在哈爾濱的基本生活和少部分治療費用。

  女兒的血型、基因全部『隨』了父親

  在給小張雪做造血乾細胞移植術回輸造血乾細胞的兩天裡,第一天爸爸張洪林被推進了手術室,抽取骨髓血,從骨盆的骨髓腔中抽取,一共抽了300毫昇,第二天抽外周血。手術中,爸爸張洪林總是提醒醫生多抽些,一定要夠用。在手術臺上都趴麻木了,但他一聲不吭,只希望自己的血能快點挽救女兒。

  今年2月2日,小張雪的身體裡輸入了父親的骨髓血,這時盡管張洪林的身體依然十分虛弱,但他每天都趴在無菌艙的窗戶上看著女兒,晚上就住在艙外的陪護間裡。

  小張雪在無菌艙裡一共住了近兩個月,每天的生活就是打針、吃藥、看電視,這種關禁閉一般的生活對於只有9歲、活潑好動的孩子來說是殘酷的。護士阿姨們紛紛給她買禮物,陪她做游戲,把她當小皇帝一樣哄著,陪著她、幫助她與生命賽跑。哈醫大一院在組織社會和本單位對張雪進行愛心捐助、為她籌得數萬元治療費用的同時,還為張雪減免了部分移植費用。

  為了救治這個鮮活的小生命,哈醫大一院數十名醫護人員忙碌著、辛勞著。春節期間正是小張雪手術後最關鍵的時期,但大夫、護士們都放棄休假,天天在醫院陪著她。他們及時治療,認真處理移植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使移植對小張雪造成的肝髒損傷、溶血等並發癥得以有效控制,並且保證了移植期間沒有嚴重感染發生,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2月15日,春節的前一天,也是小張雪生日的這一天,經化驗,小張雪的血象恢復,造血功能得以重建,移植取得了成功,她又在生日這一天獲得了父親給予的第二次生命。

  此後,原來是A型血的小張雪的血型也逐漸變成了爸爸的O型,血細胞的染色體也由原來的XX變成了爸爸的XY,父女倆的血管裡開始流淌相同的血液。據小張雪的主治醫師、哈醫大一院血液內科李麗敏、范聖瑾介紹,盡管小張雪的血型和造血免疫系統的基因變成了爸爸的,但她的皮膚、髒器、生殖細胞的基因還是她自己的,性別並未改變,在這一點上不會給以後的生活帶來變化。

  據范聖瑾介紹,造血乾細胞移植是治療血液系統疾病的最佳方法,而且供體來源豐富,是最有發展前途的器官移植。非血緣性造血乾細胞移植,必須6個位點全都配型成功,而像小張雪這樣由父親捐獻造血乾細胞的都屬於半相合移植,移植的難度和危險性也是很大的。作為該院首例成功的『異基因半相合造血乾細胞移植』,小張雪的成功獲救為未來沒有兄弟姐妹的獨生子女患兒的救治找到了一條新路,也標志著該院的移植技術已經達到了國內和國際的先進水平。

  現在,小張雪的皮膚因為排斥反應暫時變成了『小花臉』,但燦爛的笑容始終掛在她的臉上,她說,她現在最大的夢想就是快點回學校上學。

責任編輯:岳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