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10日電 企業上項目,效益自然越多越好。然而,要什麼樣的效益,怎樣獲得效益,如何均衡經濟、社會、環保、生態等多種效益之間的關系,答案卻因人而異。
日前,記者走進雞西市三個大工廠、大工地,啟發不小,感觸更多。
『中國之最』歷史性『戒煙』
隨著兩根20幾米高、底座直徑3米的大煙囪徹底『戒煙』,雞西市雞冠區東山地區數萬居民再也不用窗戶緊閉,室外晾衣曬被也不再被人戲謔為『就算鍛煉身體』了。
東山地區的近鄰,就是聲名赫赫的雞西煤礦機械有限公司。這裡誕生了中國第一臺采煤機,至今還保留和刷新著多項『中國之最』。幾十年來,佔地4000平方米的鑄鋼鐵工車間裡一直煙熏火燎。因為要通過燃燒大量原煤鍛造傳動件,即使大白天,車間裡工人相距三四米也看不清對方。灰渣源源不斷外運,滾滾黑煙通過煙囪肆意飄散,東山地區居民苦不堪言。
2006年10月,該企業投資800多萬元,啟動鑄鋼鐵工車間燃煤窯爐改燃氣工程。今年1月,兩根大煙囪被填死棄用,車間從此杜絕了煙塵明火。
入夏以來,工人忙於打水泥地面、換塑鋼窗,並對漆黑的牆壁、屋頂進行整體粉刷。在車間掄鍬燒煤22年的孫文路對記者感慨,過去咳嗽都吐黑痰,現在按鈕操作穿衣隨心所欲,簡直是兩重天。
據雞西市環保局污控科測算,雞西煤機公司此項工程年可節煤5000噸至7000噸。按6000噸計算,每年減排二氧化硫38.4噸,煙塵450噸,廢渣1800噸。
改造後整潔無煙的煤機公司鑄鋼鐵工車間。周軍 攝
納稅大戶自飲『毒水』
在雞西人眼中,北方制鋼公司又可敬又可恨。論功勞,是全市地方企業納稅的『頭子』,2006年達1億多元。論『作惡』,每年排放工業廢水30萬噸,主要是含有致癌物揮發酚等化學物質的焦化廢水,為全市第一大水污染源。2006年,雞西市本級財政共收取排污費1039萬元,北鋼一家就佔了706萬元。遭受污水嚴重污染,雞西人的母親河穆棱河雞東段水質降為劣5類。
去年,北鋼自籌850萬元新上生物脫酚工程,向水質復雜、難以處理的『毒水』開戰。該技術利用活性污泥中的耗氧菌及其他原生物,對酚水中的酚、氰等有機物質進行吸附和分解,最終把有機物變成二氧化碳和水。酚氰處理由預處理、生化處理、混凝沈淀處理和污泥處理等組成,污水生物處理采用厭氧——缺氧——好氧的內循環工藝流程,實現了『毒水』閉路循環和零排放,處理後用作其他生產工序的補充用水。今年4月28日,該工程進行試生產,現在正申請環保部門驗收,預期最終水處理可達到國家二級標准。
清除了心腹之患,企業有關負責人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這項工程在收獲環保效益、社會效益之外,企業污水排放費加上水費,每年至少可節支100萬元以上。
熱電廠和煤炭『絕緣』
走進虎林市虎林鎮西郊,機聲轟鳴中,8個巨型倉庫正拔地而起,一座構造奇特的生產車間正緊張施工。這裡是佔地4萬平方米的虎林第二熱源廠項目施工現場。『這個項目用稻殼燃燒發熱發電,不用一塊煤,全世界絕無僅有。』企業負責人一開口,便道出個『世界之最』。
項目單位是清河泉米業公司,項目總投資8000萬元。每年利用加工26萬噸水稻產生的稻殼,燃燒後每天產生5000至8000千瓦時的電能,餘熱冬季可為80萬平方米建築供熱,熱費每平方米不到20元錢,為全省最低,灰可作肥料,年效益可達3600萬元,3年可收回全部投資。這是一筆大錢,但在投資者眼中還僅僅是個零頭。靠先進的自研技術、國內科研機構以及俄羅斯技術做支橕,稻殼燃燒產生的灰可提取活性炭和白碳黑,兩種產品廣泛用於醫療、環保、水處理以及橡膠、醫藥食品添加劑領域。高純度活性炭市場售價每噸1萬元,白碳黑因純度不同市場售價每噸5000元至8萬元。該項目及深加工後續工程竣工後,稻殼燃燒產生電能、熱能,再提取活性炭、白碳黑等產品,效益幾千萬、上億都擋不住。
這是一座真正的無煙工廠,廢棄稻殼被『吃乾榨淨』變廢為寶,就連唯一的排放物氣體也是白色的。和建設同等規模的燃煤熱源廠相比,該項目年可節約標煤近5萬噸。更重要的是,困擾我省乃至全國水稻主產區的環保頑癥『黃色污染』問題也迎刃而解。